移风易俗(中华美德)在线阅读
会员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刘振鹏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民族文化7.1万字

更新时间:2016-02-24 17:26:47 最新章节:第24章 壮族歌圩习俗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品牌:青苹果数据中心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青苹果数据中心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振鹏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
    刘大先文化21.9万字
  • 会员
    《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集中研究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神话。同时,尽量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在东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运用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研究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萨满女神神话特色,挖掘满族说部独特的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历史价值、宗教学价值等。
    张丽红文化1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多民族文学史观出发,立足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四川省四市州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状貌的描述、归纳、比较与分析,展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状态与水平。在呈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发展状貌与特点的同时,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作镜像观照。本书既是文学的人类学描述,也是文学本体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内,由文学现场到文学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文学和政治、区域、民族身份
    余红艳文化23.6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是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选择、判断和再创造的结果,是对史诗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的绵延传续,也是对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践,其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文化艺术巨大的再生资源。本书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类型、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进行寻绎与分析,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艺术形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从而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
    丹珍草文化18.5万字
  • 会员
    贵州各民族在特定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中,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多源一体、丰富多彩”的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本著作透过理论阐发以及对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种种事象的叙述,从中感触到各族先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深刻的情景与生存、发展的轨迹,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文化生态的理论综述;二是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的形成与特征;三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何琼文化27.5万字
  • 会员
    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以口头传承为主的一种语言艺术。满族民间文学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载体,大胆地抒发民众的情感,塑造具有满族民族特点的艺术形象,通过叙述故事展示满族独特的话语构成。满族民间文学往往是世代传承的结果,在传承过程中,被不同的作者不断地加以改编,因而,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作家的创作。阎丽杰著的《满族民间文学概要》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部、歌谣
    阎丽杰文化24.4万字
  • 会员
    本书深入国内外哈萨克族民间调查习俗歌的传承状况,搜集了流传在民间的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等有关的习俗歌,并从五个方面对包括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有关的习俗歌在内的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进行论述和归纳。从婴儿出生时为其唱的“齐勒德哈纳”歌到孩子牙牙学语时为其唱的摇床歌,从成婚时人们在娘家唱的劝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从报丧歌到送别时唱的告别歌,无不蕴含着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反映其淳朴的生活,折射着其坚韧的
    黄中祥文化10.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人类学视角出发,运用口述史方法采集“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口述资料,不仅是对“伊玛堪”研究的必要补充,也为后人继续研究“伊玛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本书用文字记录“伊玛堪”传承人的学艺经历、技艺传承脉络、人生轨迹,将个人生命史并入口述历史的研究范围中,以期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呈现“伊玛堪”传承人对于“伊玛堪”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丁媛 侯儒文化27.7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母题研究方法,提炼出布洛陀神话最核心的七个母题,重新解读了其中的壮族历史文化谜题。在长期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者对布洛陀形象、神话角色关系建构、神话思维模式与隐喻等进行了深度剖析。书中借鉴比较神话学瑚沦,将布洛陀神话与国内外侗台语族群神话等进行横向比较,探索其早期共同叙事、族群记忆与深层文化积淀。
    李斯颖文化2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