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
更新时间:2018-11-27 14:36:26 最新章节:第143章 重印后记
书籍简介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包括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集如何读、如何写于一身,是叶圣陶、夏丏尊指导青年人如何欣赏经典文学、如何写出生动文章的书籍。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所选篇目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以来的著述,其中既包含了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的经典名作,又纳入了当代中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汉语学界在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凭借此书,读者可在有限篇幅内较为集中地了解比较文学的问题领域与研究路径,学习前辈学者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范式。编者在选文时还充分考虑到论著的生动性、鲜明性与趣味性,读者可由此文学41万字
- 会员本书将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作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面、系统地考察近七十年当代大陆儿童诗的发生发展状况,从文学史语境考察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诗文本蕴含的内在思想和艺术选择。从诗学语境探究当代大陆儿童诗的丰富性和审美建构维度,分析当代大陆儿童诗的特异性和建构当代大陆儿童诗学的可能问题。并从当代大陆儿童诗价值体认和发展不足两个方面进行估衡。以期为21世纪大陆儿童诗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文学16.2万字
- 会员唐传奇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历时一百多年,涌现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书为国内第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度分析英语世界唐传奇研究的著作。本书勾勒与梳理了英语世界唐传奇学术史,探讨了中西唐传奇研究的交流与互渗,从唐传奇的主题、人物等角度,系统地分析、阐释和评述了唐传奇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和变异状况。本书总结了唐传奇在向英语世界传播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并由此阐释了异质文化间的差异与互补,扩大了唐代小说在英文学14.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原型意象为逻辑起点,建构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性理论体系,并以此阐释满都麦、南永前、张泽忠和阿库乌雾四位作家和诗人的文本,不仅概括了多民族作家创作的经验,而且衍入地域文化阐释和文化人格建构的义域,指涉中国古典文论与文艺学、叙述学及文艺心理学的融通和互渗,从本土化的意义上尝试中西文化的结合。本书的理论价值:(一)描述了从本体到主体、到客体对象乃至文化文本的哲学进程;(二)解构了张扬矛盾冲突、文学38.2万字
- 会员“乌托邦”是许多理论家科幻批评的关键词,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幻文学的密切联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达科·苏恩文发起的科幻批评标志着西方科幻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自此以后,乌托邦逐渐演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的终极视域。本书分析西方科幻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成因,深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幻批评的“乌托邦”视域。在此基础上,对苏恩文、詹姆逊、莫伊兰文学13.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文学21.9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江西本土文化的特色,着眼于陶瓷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分析提炼,把脉红土地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应江西作家的创作事实,结合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勾勒出新世纪江西文学的创作概貌。研究方法上,本书注重宏观把握和微观切入相结合,既有21世纪以来江西文学创作的宏观把握,对乡土文学、城市书写、脱贫攻坚等文学命题进行全面的扫描与综合考察,从整体上把握江西21世纪文学的创作得失,又有单个作家、作文学21.9万字
- 会员本书以21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地方”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剖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城市、乡村、边地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新世纪长篇小说地方书写的特质,并指出这一书写中作家在题材选择、主题呈现、审美追求、艺术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文学新特点。在对研究对象整体观照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新世纪长篇小说地方书写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可能的发展方向。文学1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文学理论63.1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细致梳理鲁迅在台湾传播、接受的文献史料,力求直观而完整地呈现鲁迅在台湾传播的历史轨迹,同时亦对史实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深入的理论阐释,概括鲁迅在台湾文学、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意义。本书所提示的“台湾鲁迅”经验,不仅可为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维度,而且也丰富了“中国鲁迅”与“东亚鲁迅”形象的历史细节和精神面向,对于重新勾勒鲁迅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理论50.6万字
- 会员在希尼诗歌中,通过记忆、历史和语言呈现的景观确立了希尼爱尔兰人、爱尔兰诗人、爱尔兰天主教徒、英语诗人等多元身份标识,同时为在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中处理身份问题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开启了一个有益于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诗人也试图以历史的融合性打开政治的边界,呈现一种既能回应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又能体现诗歌艺术审美价值的新的写作范式,致力于在文学作品中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想象世界。同时,诗歌中多元身份的建构创造了文学理论12.3万字
- 会员本书从动物研究视角出发,兼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生态批评、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后人文主义和认知动物行为学等理论,重点考察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辛哈的《动物之人》、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温顿的《浅滩》等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探究关于动物的文学再现及象征意涵与真实动物之间的关联,论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如何影响其在人类社会的命运及人类自身,分析文学文学理论3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