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肝胆病良方验方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6/23743146/b_23743146.jpg)
会员
名医肝胆病良方验方
更新时间:2019-04-03 17:43:55 最新章节:第十章 肝血管瘤
书籍简介
本精选了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胆病的良方验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肝胆病中青年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共分十章,以肝病西医学病名分类,分别介绍了近现代全国名老中医诊治各种肝胆病的名方验方,从方名、出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法、处方总结和来源方面进行了集中总结、述评和展示。包括传染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胆管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上架时间:2017-02-01 00:00: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孙明瑜 陈兰羽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医学21.2万字
- 会员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医学10.4万字
- 会员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提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并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来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固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疗效的途径,故它不仅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高级医学63.4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医学42.1万字
- 会员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医学16.8万字
- 会员本书以权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大量实验和研究报告为依据,深入分析了关于衰老的特征及其成因,在细胞、基因、菌落和病毒的层面科学地揭示了人类衰老的秘密,综述了科学家们为了延缓衰老和健康长寿目前正在做的工作。除了药物与各种营养剂之外,本书讨论了如何通过日常的膳食和运动达到晚年健康的目的。其中还有专门一章介绍如何增加免疫力来抵抗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医学13.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全书共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着重介绍杜建教授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从温病理论发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理论指导肿瘤治疗,从气阴两虚论治肿瘤,注重瘥后调理。专病论治:收录了近年中医肿瘤辅助治疗的典型医案,以病为线索,每案例后加按语点评,介绍杜建教授立方遣药的宝贵经验。诊余漫话:从温病理论认识肿瘤的病因病机、治法,“解毒消癥饮”、“扶正抑瘤方”和“扶正清解方中医11.8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对中医证候、中医诊疗疾病模式的渐进性探索、研究、反思的总结和归纳。作者通过对医学模式、中医诊疗模式的回顾,以及证候的研究,进一步对辨病论治深度思考、对辨证论治反思,同时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系统梳理、构建学说,逐步形成了一个渐进、清晰的研究思路,最终落脚于对中医诊疗模式的反思、探索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更为切合于临床实际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三辨诊疗模式的提出是中医诊疗模式的一次革命性飞中医17.1万字
- 会员童少伯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上海华隆中医院医务主任,50年代初期改读西医,后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肾炎专题研究小组组长。本书上篇介绍童少伯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中医15.7万字
- 会员胡永盛,男,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192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曾任方剂教研室、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医疗工作达50余年。长期专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理论及《易经》等祖国传统文化,旁通中医各家流派学说,拥有丰富的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著有《中药方剂学》、《串雅内编造注》、《新编中成药》、《民间医方传心录》等书,发表2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曾主持完成中医1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