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学有精神
更新时间:2019-12-27 14:08:5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大学有精神》的特点,除了历史与现实对分,再就是论文及演讲各半。后者既指向“目光”,也牵涉“文体”。演讲诉诸听觉,需要大白话、新见解,引证不能太多,切忌满篇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这样一来,对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与彻底解决,多少总有些限制。演讲鼓励现场发挥,一旦说开去,常常“摇曳多姿”,这与史学论文之讲究准确、严谨,不免有些差距。还有一点,演讲时,不能假定听众熟悉你的以往著述,且一书在手随时翻查,为了辞能“达意”,往往自我引用。单篇看没问题,集中起来阅读,就会略嫌重复。如此“文体辨析”,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我辩解。《大学有精神》收文十一篇,另加三则附录。上编观历史,下编谈现实。至于“远行留‘背影”与“荷戟独‘彷徨一,除表明论述对象及作者心境,还隐含了两个书名,即1926年北新书局刊鲁迅小说集《彷徨》,以及1928年开明书店刊朱自清散文集《背影》。如此“拉大旗当虎皮”,主要指向二书的“卷首语”。《彷徨》无序,引《离骚》句为题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背影》序言提及当今散文大发展:“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一力主求索,一明辨文体,这也是《大学有精神》的特色与追求。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09-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高等教育评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着力于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进展,通过国际视野,立足中国问题,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社科19.2万字
- 会员本书在分析和借鉴美欧二语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应然角度,建构了以反思模式为主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路径;同时,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从实然角度,对国际中文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探讨其规律与特征。社科12.9万字
- 会员本书内容涉及建立巡回支教点、巡回支教课程管理、亲职教育课程、语言游戏等,认为在没有幼儿园的地方,在社区建立幼儿教育的运行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身体、社交、情感和认知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家长在儿童早期养育和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作用不亚于幼儿教师,如何把正规的学前教育活动与课程,通过支教的方式,转移到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上,是本书试图突破的重点。社科17.1万字
- 会员现有关于家庭教养的意见和建议一般都是基于西方社会的研究成果,即使是一些众所周知的观点也缺乏本土数据的支持。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书作者于2013年至2016年间在中国某大都市圈进行了三次大型社会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系统地鉴定了当代中国家庭主要教养方式,全面评估了家庭教养方式在诸多方面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包括心理健康、价值观、学习成绩、日常活动、文化适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偏社科15.9万字
- 会员本书回顾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40年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以德国和美国为例介绍了国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改革趋势,基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现实并面向未来,构建了5大类13种具体的培养模式;剖析了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缘起与现状,评介了国家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40年的实践为例再现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社科19.5万字
- 会员《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为综合性学术半年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供交流平台、服务学科和高校学生工作发展”为办刊理念。通过探索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紧扣核心,突出重点,聚力发声,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社科1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