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艺术理论:分析美学导引
更新时间:2019-09-06 18:09:27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在纵向地梳理分析美学史的基础上,本课题试图从共时性的角度来做出分析美学的导论,聚焦于分析美学的最核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以点带面”地将整个分析美学的基本样貌呈现出来。我们认为,分析美学与艺术哲学研究的“最核心”问题应该由如下的几对问题构成的:⑴“艺术本体”——“艺术本质”;⑵“艺术再现”——“艺术表现”;⑶“审美经验”——“审美属性”;⑷“艺术评价”——“艺术价值”;⑸“艺术起源”——“艺术终结”。前三对问题相对而言是更加重要的,而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也是分析美学贡献最突出的地方。其中,有两对问题形成了“相反”的并置关联,比如,再现与表现分别涉及到艺术与外在世界、内在世界的不同关联,再如,起源与终结分别言说的是艺术的历史开端与结束的问题;其余的三对问题则构成了“相联”的并列关系,比如对艺术的本质的追问与对艺术本体的追问是可以相互深化的,再如审美经验与审美属性问题更是内在相关的,而且艺术评价问题最终也会导向艺术的价值论。在本课题当中,我们选取了“本体——本质”、“再现——表现”、“经验——属性”、“评价——价值”及“终结”问题进行梳理,因为艺术起源问题更多与考古学和人类学相关,而评价与价值问题也暂时不被列入其中,试图给出一整套分析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导论。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悦笛
最新上架
- 会员明代中晚期是整个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变期。作为明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生的变化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明代中晚期特殊的“两京格局”、集权统治及其后期逐渐失去控制是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展流变的重要原因。经济上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休闲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心学”及其后学的发展,推动异端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提出挑战。明代中哲学18.6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辽金元诗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多有个案研究,如关于王庭筠、赵秉文、李纯甫、戴表元等;也有相当数量的论文是关于辽金元诗的整体特征、民族文化内涵、发展演进轨迹的探求。对于辽金元诗学,作者以民族文化心理作为其参照模型,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确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其中还有关于辽金元文学批评的相关论述。本卷还有画论研究的专题论文12篇,是从美学角度来探讨画论中的一些命题。另有多哲学42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了作者的两部学术专著:《禅与唐宋诗学》及《神思:艺术的精灵》。前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独创性的学术观点。《禅与唐宋诗学》对唐宋时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禅宗的理论要义作了独特的理解与阐释,并对禅学观念深层地影响唐宋诗歌风貌的因素作了独到的剖析。《神思》一书则是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作为重点,将神思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哲学31.3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学及文学史研究的论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但更多的是从文学史和文论史的角度加以透视的诗学现象。这些论文虽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诗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仍有颇为鲜明的美学理论色彩,有普遍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意义。本卷更为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国哲学或美学的角度进行文学史的观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在“诗与禅”的单元中,通过禅学与诗学的关系哲学49.6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美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为经过融会西方法及哲基础后加以整合审范畴、命题。具有鲜明独创性质如美感兴论化境观照构形能力等本卷中关于国学的研究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比重。作者其深厚哲基础,并西方法为参照系将中国美学的要命题予整合性建构如“透彻之悟”、自得兴象天机等,通过西会阐发使具有当代的美学理论价值。哲学6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