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勿忘亲令语:闽西客家的祖训家规在线阅读
会员

朝夕勿忘亲令语:闽西客家的祖训家规

刘大可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地域文化7.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0-11 16:22:20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闽西客家的祖训家规,既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客家村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前贤时哲对此有过一定的关注,但多偏重于对祖训家规条文的搜集整理与解读,而对其反映的社会结构及功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尤其疏于从地域与族群的视角探讨其与社会运作的关系。有鉴于此,本书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就闽西客家祖训家规的形式、主要内容、宣讲渠道、社会功能及当代价值,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
上架时间:2018-10-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大可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作者采取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法进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尝试。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陇山开始,到玉门关、阳关结束,作者对考察沿线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人文要素类地名计160余条,逐一进行考察和实证。由于作者自身的学术积淀和研究方法难以达到对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细无遗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难免。其中错误和未尽之处,敬祈海内智识,不吝赐教。
    武江民 党国锋 武优善 赵军文化19.8万字
  • 会员
    天府之国——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为了促进四川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四川省于2017年评选出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他们是巴蜀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创造、传承、革新巴蜀文化的先导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占有
    舒大刚主编文化23.4万字
  • 会员
    何处是江南?言人人殊。这里的江南在近代,偏向于社会变迁和离乱更为显著的民国;这里的江南在乡土,立足于乡民直接照面的基层共同体;这里的江南在世界,在渐趋一体的整体格局中观照地域社会;这里的江南在日常,着眼于乡村社会生活的细部。本书以日常诸要素为逻辑依据,首先刻画江南乡民的时空坐落,确认其基本生活单元,接着从劳作与生计、日常境遇、人际关系、婚姻生活、休闲方式和民众观念诸面相进行横向的微观考察,而乡民生
    小田文化49.2万字
  • 会员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等学术领域。本辑为《湘学研究(2023年第1辑总第21辑)》包括民国时期湖南的木材日常消费、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在怀化的三次重大行动研究和方志所见李元度佚文五则考释等论文。
    钟君主编文化15.3万字
  • 会员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硕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
    段友文文化48.5万字
  • 会员
    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开放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的传承与传播渠道、方式、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唯有对传统文化内涵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阐释、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新渠道、全方位借助利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新时期变被动为主动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创新文化管理制度,解放文化生产力是关键。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要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体现。本书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古今中
    傅秋爽文化22.2万字
  • 会员
    国家着力于建设文化强国,建立文化自信,这有力的推动着我国的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发展。盖章本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好的媒介和具体呈现。作为收藏、盖章爱好者来说,通过盖章让他们能在旅行中获得乐趣和纪念价值,承载了属于自己的一段回忆和时光。同时通过盖章体验独特的文化活动,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氛围,更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呈现出足够的旅行仪式感。本书由专业
    薄海编文化1334字
  • 会员
    本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宏观语境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将甘肃民族文化还原到历史地理的时空坐标中,着眼于民族生活空间、生计模式与生活方式,并对处于数字革命浪潮中的民族文化现状与未来进行探讨。
    柴亚林 才旺闹日 师璐 丁力编著文化22.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国家数字文化发展的视角探讨荆楚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播问题,将其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进程,对荆楚文化数字记忆建构与传播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对荆楚文化遗产及荆楚文化新闻传播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进程和转型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荆楚文化记忆建构的结构要素分析,形成项目管理视角的参与式共建、资源构建视角的网络化再生产、传播创新视角的数字平台化传播的
    刘晗文化1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