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在线阅读
会员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美)约翰·J.米尔斯海默 斯蒂芬·M.沃尔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外交、国际关系32.6万字

更新时间:2020-03-26 16:55:51 最新章节:东方编译所译丛·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迈克尔·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最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而且这种支持并不能完全从战略或道德层面进行解释。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么?作者认为,这种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体或者组织的政治影响,他们积极地引导美国外交政策向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游说活动对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政策不仅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危害以色列的长期安全,同时也会影响美国同重要盟友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各国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风险。
译者:王传兴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就“一带一路”建设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开展中外联合研究形成的成果,来自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美国、马来西亚、土耳其、新加坡、印度等22个国家30多位国外学者和30多位国内专家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全球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多领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为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国际合作进展和实施建设的行动概况等提
    王灵桂 赵江林主编政治13.6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对冷战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间的安全合作展开研究。在对俄与三国安全战略与安全关系演变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为何均曾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且同处于外高加索这一狭小地理空间内的三国,却形成了敌对、平衡与同盟三种迥然不同的对俄安全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并对俄与外高三国安全关系的前景及其对国际、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判。
    姜磊政治15.1万字
  • 会员
    由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组成的地中海南欧七国联盟,其文化同属地中海拉丁文化,在治理、经济和社会模式方面具有同质性。面对世界格局的大调整和欧盟结构性的压力,七国通过机制会议进行商讨,用具有地中海独到的视角提出见解,以期强化欧盟的凝聚力,展示全球化视野下的治理、经济、社会和文化模式的多元性。本书及七国联盟的概况及其成员国国情对进行了介绍,并就其成立背景、发展历史、对各成员
    王战 张瑾 刘天乔政治17.6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对外关系,总结40年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书中理论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理论进行了挖掘,涉及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探讨。实践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外交实践进行深度分析与展望,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参与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成就与思考,中美、中俄、中日、中印等大国关系的互动,中国与欧洲、拉美、非洲等地区和相关国家关系的经验和总结
    高程 张蕴岭主编政治41.3万字
  • 会员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开放的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于北京的秘书处和设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本书系统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行动领域、前景和展望等
    肖斌政治18.2万字
  • 会员
    共同外交与安全决策机制的建设是欧盟一体化过程中进展较为缓慢的合作领域。欧洲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机制实现地区和平,并提升欧盟的全球行动能力。本书将欧盟决策归纳为四种类型:立法型外交决策、倡议型外交决策、日常型外交决策和危机型外交决策。本书引用了大量资料,也举例了典型的事例,有助于读者了解欧盟在外交方面的协同进展。
    葛建华政治19.8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分析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态势的基础上,从全球网络安全治理、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全球卫生安全治理、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全球生态安全治理、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全球舆论安全治理和全球智能安全治理等方面展开,探索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以构建“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道路。
    阙天舒政治17万字
  • 会员
    当前中东正处于新旧秩序转换之中,其持续时间长短、前行方向皆是未定之数,而这一转换必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其实质是权力的调整与再分配。在这一调整过程中,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等域外大国或组织以及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埃及等域内大国,各自将扮演何种角色?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将在新中东秩序构建中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参与中东事务的解决?未来的新中东秩序又将是什么样的面貌?本书精辟分析了中东秩序
    唐志超政治20.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丝路地缘环境切入,对丝路绿洲地带、丝路草原地带、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等三个不同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梳理丝路不同地带的商路或古道、驿站或古都等的地缘环境变迁的内涵、方式,分析丝路不同地带间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规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国西部周边地区间在辟路交往、靠路发展、借路繁荣的文明成长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为建设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
    马丽蓉主编政治14.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综合利用中日文献资料,着重考察张之洞与日本关系发展的全过程,动态观察双方从初识到对抗再走向“联交”的变化,以及张之洞“以日为师”对清末变革的影响。在清朝的政治结构、日本对华不断扩张的形势以及张之洞个人的施政能力三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下,张之洞在1895年至1905年这一时期成为中日关系的核心人物。但是,张之洞未能实现“保国”的目的,也未能有效遏制日本在华的势力扩张。
    陶祺谌国际关系22.2万字
  • 会员
    宋代东亚秩序错综复杂且风云变幻,海上丝路空前繁荣并发生了深刻变革。该书探讨宋代东亚秩序和海上丝路的若干问题,讨论了宋朝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与应对、对国内社会和少数民族的控制措施、宋代海上丝路新格局、福建和浙东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的形成、海洋知识与海洋意识的新变,以及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等问题。该书对推动宋史和海上丝路的研究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纯艳国际关系2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