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1-01-22 20:09:44 最新章节:重要术语索引表
书籍简介
建设海洋强国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坚持陆海统筹”,本质上是实现“陆海一体化”,而“陆海一体化”的核心是“陆海经济一体化”。近年来,随着陆域资源日渐枯竭、环境和人口压力增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陆海产业的互动关联,单一的陆海资源开发模式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较大,陆海经济一体化己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陆海经济一体化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逐渐为学界关注。然而,陆海经济一体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一直较为薄弱,目前处于现象描述和发展目标的应用研究阶段,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尤其是评价测度和发展战略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使得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及发展战略,对于陆海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海洋政策的制定和陆海经济的实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书围绕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及发展战略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为理论篇、实证篇、区域实践篇、国外经验篇、战略篇五个部分,梳理国内外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进展,分析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对我国沿海地区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发展的有序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通过分析陆域经济有序度与海域经济有序度对陆海经济协同的影响程度,提出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4-22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旨在准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城乡贫困的现状与特点,回顾和梳理扶贫政策与扶贫体系的演变及挑战,分析中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提出2020年后中国城乡融合的扶贫愿景及战略重点。同时,提出了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需要聚焦的五个重点问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研判、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的建立、基于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扶贫投入的财政金融改革,以期为新的减贫战略制定提供决策经济21.7万字
- 会员《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新旧产业青黄不接,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经济18.4万字
- 会员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南非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在南非真实的生存环境,了解当地员工对中资企业的看法,云南大学组织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和劳动力调查”,对南非数十家中资企业展开调查,围绕在南非中资企业的建立与引资情况、中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本地化发展的问题与困难、中资企业的形象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实施情况、东道国员工的个人经历和家庭情况、职业经历、对中国企业的看法经济15.1万字
- 会员本书共有八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区域政府是中观经济市场主体,资源生成与供给侧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斯密的第三本书与政府双重属性理论,区域政府竞争与政府超前引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新引擎,市场经济双重主体与中观经济三大定律,成熟市场经济是强式有为政府与强式有效市场相融合的经济,微观、中观、宏观经济行为分析与政府经济行为的几点共识,力图探索与破解世界各国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实践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经济10.2万字
- 会员本书集选了作者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以强国战略为研究背景,以“百年变局、应对挑战”为论述主线,从国家粮食安全、数据安全、科技创新、云网一体、碳金融与碳市场、数字金融、物联网等角度,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探究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经济26.3万字
- 会员本书由导论、上篇、下篇和结语共四大部分构成。导论分析了中非城镇化在进展、动力与挑战等方面的异同;上篇总体概述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和成就,并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管理以及土地资源配置三个角度剖析中国经验;下篇从非洲城镇化的公众参与、非正规发展、科技创新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出发,基于中国实践,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结语分析中国在经贸合作和经验分享上已经或可能对非洲城镇化作出的贡献。经济15.2万字
- 会员本书构建了生态福祉绩效模型,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福祉效应和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部地区生态福祉绩效演变的驱动力。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模糊物元法对中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做出了评价,测算了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指数,研究了科技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力,构建了绿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基础、态势及潜力,提出了增强中部绿色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中部经济12.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