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线阅读
会员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日)上野千鹤子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8万字

更新时间:2023-02-20 15:46:33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译者:邹韵 薛梅
上架时间:2020-03-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上野千鹤子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根据社会学的信任功能论,信任是现代组织工作环境复杂性的一种简化机制,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媒介力量,因其给予了行动者积极而确定的行动预期从而能够增加人们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本书梳理了信任概念的基本脉络,设计了组织垂直信任、水平信任和制度信任三个基本概念的量表,采用2007年和2017年中国城镇职工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组织信任的结构与过程,对组织信任的
    董金秋社科15.3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政治发展理论与社会治理理论,回顾了明清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民公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并对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理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吴丕 王怀乐 任刚强等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关于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一部全景式研究成果。书中利用大量调研数据,对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总体需求和供给状况作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对其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选择了安徽芜湖和浙江杭州,分别代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两个个案,实地考察了当地长期护理服务的机构设置、政策和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
    戴卫东社科21.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农民工社会参与状况、郑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现状等议题;研究了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问题;介绍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医疗贫困、五市县脱贫攻坚成效、兰考县“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嵩县旅游扶贫开发中农民再组织化
    郑永扣主编社科19.2万字
  • 会员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最强大的力量,被埃吕尔称为“技术化社会”的现实已然出现。本书从技术应用视角出发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分为4编:第一编集中探讨对技术的社会理解;第二编关注技术应用的常见场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与工作特征的变化;第三编集中探讨沟通技术的应用与生活变迁的关系;第四编则从宏观视角讨论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兼及对人工智能的讨论。
    邱泽奇主编社科14.2万字
  • 会员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范畴,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必然嵌入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下,由社会形态建构而成,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形塑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证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如果说传统家庭秩序的维系是有赖于家庭伦理,那么现代家庭秩序的基础则在于家庭
    王晶社科15.8万字
  • 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划时代的飞速发展。ChatGPT以及GPT-4发布,DeepMind的AlphaFold一举解决困扰科学界几十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以及能力,也使人类也更加重视AI伦理和相关法规的制定,2024年的诺贝尔奖更是体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人工智能含量”。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人工智能也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本书中
    (美)亨利·基辛格 埃里克·施密特 克雷格·蒙迪社科10.6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历史实践进行回访与考察。将这门学科的发展置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情境之中,分别考察了社会学概念的翻译与阐释,研究方法的吸收、调适与创新,学科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流变,以及ChineseSociology在海外的书写和接受情况。本书对学科历史的回访并非泥囿于讨论孤立的国别社会学个案,而尝试以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历史进展为脉络,同西方和非西方的社会学实践进行理论和历史的
    何祎金社科17.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北京市民的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妇女就业、居住与出行、家庭关系、家庭娱乐等方面关注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着重梳理并凸显其中的演变轨迹,再现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导和影响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状况。从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与家庭的关联与互动,也可了解政治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对于研究及解决当今家庭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姜虹社科1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