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原理与防控对策在线阅读
会员

网络犯罪原理与防控对策

卓翔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法律理论法学21.5万字

更新时间:2022-08-02 15:37:10 最新章节:结语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计算机自1946年发明以来,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计算机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信息处理、传输方面已经达到相当完善和实用的高度。人类步入21世纪,全球化的风暴势不可挡,网络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使一切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化的区位结构关系中展开合作、竞争、融合。世界上只有极少国家和地区目前还置身于互联网之外。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实际上已经把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等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性、跨国界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联合体。网络的产生及网络社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以过去不可想象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展现出一种美好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互联网是一种力量很强大、影响很深远的新生事物。网络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代表,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是革命性的。其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全球性,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持久性,在微观层次上具有全面性。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政治到文化、直至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它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网上生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网络失序”的负面作用,而利用网络犯罪是其典型的负面表现。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尤如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犯罪者提供了高超的技术手段和广阔的作案空间,互联网成了犯罪的滋生地。互联网具有一种放大镜的功能,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现象放大化,折射在网络世界上。传统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有了新的形式和空间,事实上,几乎所有许多传统的犯罪行为都在网络上找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便利的工具。网络犯罪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泛滥,势必成为困扰人们社会生活的症结,将严重损害人们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因而,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这一现代文明成果的积极作用,防范和控制网络犯罪。网络世界带来的犯罪防控议题所涉及的层面,事实上已经和现实世界所面对的犯罪防控议题涉及层面产生落差,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在网络世界里,我们所面对的犯罪防控问题,不再局限于如何将现实世界的法律移植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层次上。规范网络世界运作的机制,事实上不仅限于来自现实世界的法律,还包括了网络伦理道德、网络管理与网络科技本身。这几种控制机制,其实是保持鼎立且互补的关系,共同构成网络犯罪防控体系。从网络世界的原始架构方式及其运作的逻辑来看,创造这一网络世界原始架构的人类本身,其实就是网络世界的“主宰”,而作为掌握信息科技发展走向的“主宰”,正逐渐将网络犯罪防控任务交给非法律的社会手段来代劳,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综合治理,发挥整体防控功能。在这种防控功能的意义下,本书要构筑的是一种多维一体的网络犯罪综合防控体系。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卓翔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介绍了宪法修改的过程,总结了宪法修改讨论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按照宪法文本的顺序,逐条说明宪法序言和条文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观点和讨论情况。作者将阐述的重点放在新宪法与之前的三部宪法存在不同的条文上,着重介绍、阐述和总结这些条文的由来、相关讨论和相关考虑。
    肖蔚云法律11.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从法律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界定及保护宗旨,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并探讨了现有知识产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发源地利益保护的模式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建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知识产权理念及模式,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及传承问题提供了法律思路。本书所作的探索和尝试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思考,有
    齐强军 齐爱民 赵敏 程文凤法律17.8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微观-宏观层面结合隐私保护、数据产权、声誉修复和科技伦理等前沿疑难法律问题,以个案和具体法律问题切入,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娴熟运用最合用的分析工具和社会科学理论框架,展示出一幅在21世纪中国如何理解信息隐私的画卷,并实现了真正有解释力、有启发性的理论化。
    戴昕法律18.8万字
  • 会员
    《数权法2.0》是《数权法1.0》的延续和深化,一是创造性提出了“数据人假设”的概念,这也是研究数权法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二是围绕数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三大权益,包括数据权、共享权和数据主权;三是回应了习近平主席致2019数博会贺信关于“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的重要指示精神。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法律18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第一编和第二编:第一编“中国特色刑法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对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法律规范等方面提炼出的刑法基础理论问题展开探讨;第二编“单位犯罪与企业合规从宽处罚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合规改革所引起的单位犯罪制度的反思、合规从宽处罚的实体法建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各个角度的研究。下卷包括第三编和第四编:第三编“轻罪治理的刑事政策问题研究”,主要关注轻罪立法所产生的从轻罪治
    贾宇主编 黎宏 阴建峰副主编法律144万字
  • 会员
    《北外法学》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面向法学所有专业,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设有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等栏目。本书为总第3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刑事法研究、程序法研究、域外法研究、其他部门法研究四大板块。
    米良主编法律17.8万字
  • 会员
    本书共分为五章,以大数据侦查法治化为题展开研究,审视我国大数据侦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大数据侦查法治化的现实困境,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数据侦查法治化路径,并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彭俊磊法律2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刑法上的财物概念为切入点,借助民法关于财产和物的概念界定,结合虚拟财产保护的时代需求,定义刑法上的财物概念,并对其进行类型化的梳理与分析。最后,对于由占有概念的研讨引发的与罪刑法定主义所要求的明确性原则、刑民关系以及犯罪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法理探索。
    黑静洁法律29.1万字
  • 会员
    刑法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的运作、发展与社会演进密切相连。本书创新性地引入系统理论,考察刑法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刑法与社会关系的性质、呈现方式与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理论为研究工具,具有交叉学科的研究特点,深刻阐明了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个体意识对刑法学的影响。
    刘涛法律4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