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之后:弥合创伤,重建信任(第三版)在线阅读
会员

外遇之后:弥合创伤,重建信任(第三版)

心理学心灵疗愈19.7万字

更新时间:2023-06-20 15:34:00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畅销二十载,风靡十三国,累计销量逾60万册,长盛不衰的当代经典疗愈手册!“外遇”是两性关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充斥网络的大多是抱团站队、迎合受众的情感宣泄,少有客观精准的剖析与专业可行的建议。而本书恰恰是这个鱼龙混杂的领域中一本难得的专业指导书。作者贾妮斯·斯普林博士曾担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临床督导,拥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案例材料。在这本当代经典疗愈自助手册中,斯普林博士结合抽丝剥茧的心理学分析与娓娓道来的当事人自述,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帮助受害者与不忠者双方摒弃负面情绪的干扰,建立客观的认知,对于这段关系的是去是留做出一个理性而郑重的决定,并最终拯救那些值得拯救的婚姻之树,甚至使其生长得比遭遇变故之前更加健康、茁壮。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夏杨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贾妮斯·亚伯拉姆斯·斯普林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记忆是创伤疗愈的核心问题。治疗师必须探究患者的过去如何在当下上演,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未来。创伤记忆不同于其他普通的记忆。普通记忆是会随时间改变和衰退的生命故事,创伤记忆则是再现的身体感觉与动作,伴随强烈的恐惧、羞耻、愤怒和崩溃等消极情绪。心理创伤的痕迹不是对储存为一件过去发生的坏事情的叙述,而是一种被体验为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的身体感觉,而且这种威胁会被感知为发生在此时此刻。本书讲述的是我们如何
    (美)彼得·莱文心理9.1万字
  • 会员
    《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心理自助类图书。23岁、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阿杰正要展开新的人生,却在此时确诊了躁郁症,跌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像被困住了。作者以躁郁症亲历者视角真实记录一场绝望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旅。他经历了困惑、怨恨,克服了如“木柴在火堆里烧得噼里啪啦”的痛苦后,终于走出黑暗,迎来清晨,并鼓励人们,躁郁症康复后,人还是那个人,日子还是那些日子,但生命开始有了坐标轴,
    李俊杰心理7.5万字
  • 会员
    “心灵书写”也叫“疗愈书写”,让人们通过写作,揭开潜意识隐藏的真相,看到自己真实的需要、纯粹的情绪,以及被隐藏多年的内在小孩。本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练习:书中的练习具有心理咨询的意味,展示了心理咨询的部分功能——宣泄、外化、反复面质、循环提问、自由联想等,让读者通过一个个练习,逐步深入自己的内心与感受,最后找到疗愈方法,于字里行间找到强大生命力。
    冰千里心理14.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者施琪嘉多年来对创伤的研究与治疗集大成之作。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创伤,包括原生家庭创伤、人际创伤、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等,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创伤,被它们左右着当下的生活。本书从对创伤的自我诊断和觉察、深度创造的疗愈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创伤疗愈等方面,对心理创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结合经典案例和临床案例,帮助读者从看见到自疗,超越创伤对我们的影响
    施琪嘉心理7.3万字
  • 会员
    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需要合适的出口,强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打破枷锁,过不内耗的人生。三甲医院医生写给中国人的心理科普书,从临床案例展开,摆脱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讨好型人格……
    徐勇编著 尚秋著 (日)尚喵著 (日)高井祐子著 (意)蒋卢卡·巴瓦诺利著 (意)奇佳拉·克里纳西绘心理29.1万字
  • 这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手记,也不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记录,这是倾诉者与倾听者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成长手册,记录着我们探索、发现、重塑和雕刻自我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本成年人的自愈读物。本书作者把数千名讲述者的经历编写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记录了无数成年人的人生困惑。例如,为家付出所有却遭伴侣嫌弃,怎么扳回这局?总有不配得感,不敢追求美好,怎么办?被情绪操控,总是胡思乱想,如何过上内心平静的日子?总是
    芳妮心理11.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作者担任心理咨询师数十年来的经验为基础,聚焦于婚恋关系内习惯性欺骗的现象,对其分门别类地做了总结,是一本自我诊断与疗愈手册。本书通过一件件真实案例,不仅对习惯性欺骗的行为与原因做了分析与归类,更为受害者提供了应对欺骗与背叛的方法,包括与说谎者沟通的技巧,以及判断是否放弃一段关系的依据。这些方法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能够帮亲密关系中欺骗行为的受害者摆脱欺骗—容忍—再欺骗的恶性循环,恢复积极心态,或
    (美)苏珊·福沃德 唐娜·弗雷泽心理14万字
  • 会员
    心理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创始人弗吉尼亚·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外在的行为。我们在人际沟通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行为,因为复杂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都隐藏在水面之下——那是我们真正期待被看见的部分,也是深层次沟通发生的地方。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但能用于自我探索,更是人际沟通的利器。沿着冰山脉络展开对话,只需寥寥几句,就能带来惊人的神效。因为那是真正“直抵内心”的对话,是让
    李崇建心理8.7万字
  • 会员
    当卡里亚德只有十五岁的时候,她成了那个失去父亲的人。哀痛如潮水般反复袭来,她选择向悲伤“五阶段”模型寻求帮助,却发现这一理论难以涵盖她混乱的悲伤体验。十多年后,仍走在自救路上的卡里亚德开始做《悲伤播客》,与更多的悲伤者一起反思各自的经历,谈论死亡。在倾听与被倾听的过程中,她逐渐获得了解放。本书分享了卡里亚德从对谈中得到的关于悲伤的知识,记述了她一路负重前行学到的一切。书中谈到不存在正确的悲伤姿态,
    (英)卡里亚德·劳埃德心理1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