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佛教元素
更新时间:2024-03-25 16:00:12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特征、题材内容和观念主旨等方面的深入考察,分别归纳若干类型,予以分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志怪小说的关系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寻求文学发展与宗教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层规律。本书注重分类考辨,注重文本细读,结合佛教典籍、历史文献等多方面材料,归纳志怪小说的类型,逐类裒辑梳理,通过文史互证、实证与阐释的方法,尽可能地展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创作面貌,就佛教与佛教文学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文本的渗透进行多层面的考察。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冷艳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对创伤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并揭示出创伤小说的伦理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创伤小说中所产生的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探讨创伤事件所引发的“忠实于真实”的伦理问题,阐释创伤事件所蕴涵的独特的美学维度。文学18.2万字
- 会员本书以“经典重估”的理念,对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重要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及重要文学理论问题作了再阐释,在观点、方法与理念上均有显著创新。全书除绪论和后记之外分上、中、下三编。总体特点是: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观念更新,立足前沿;点面结合,方法多样。本书既能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对重大西方文学的理论间题和文学史现象作出宏观的辨析与论述,又能通过具体文学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与阐释,把重大理论问题文学38.7万字
- 会员本著再现了后革命时代作家们满怀焦虑探索美国民族文学建设道路的历程,全面梳理了朗费罗诗歌与印第安人历史进程及文化的关系,揭示了白人作家的殖民主义立场对印第安人形象书写的影响。通过文本比较研究,从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程式及平行结构等方面,揭示了印第安神话传说、诗歌及《荷马史诗》、《卡勒瓦拉》等欧洲史诗对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影响。总之,印第安文化是19世纪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特资源,而借鉴印第安文学及欧洲史诗的文学30.6万字
- 会员本书稿以敦煌本土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五至十一世纪各个时期敦煌作家生平创作情况。从十六国时期的李暠西凉政权,到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再到敦煌归义军时期,立体地呈现敦煌本土文学渐进式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典型的个案研究,从李暠文学集团,到敦煌遗书P.2555卷72首陷蕃诗与唐代开元时期西北政治格局研究,再到悟真、道真等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本土作家的整体研究。本书稿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展现了五至十一世纪敦煌地文学20.2万字
- 会员爱伦·坡作为我国最早译介的美国作家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接受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和复杂,他对中国的影响正是他世界性影响中的一部分,对爱伦·坡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是国际“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海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得尚不充分,参预的学人不多,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此类课题的专著,属于学术前沿课题,具有开创性。文学26.5万字
- 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文学96.8万字
- 会员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文学25.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当前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各领域知识融通的趋势日益加强,秦腔和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秦腔是秦人的生命命脉,被称为西北的“语言符号”,秦腔给了作家们沁入骨髓的文化熏染,汇聚了当代西北作家对乡土的情感和记忆,其慷慨悲凉、热耳酸心的美学特点直接影响了当代西北作家的创作。本书在当代西北作家的作品中发掘秦腔影响的痕迹,并对这些戏曲质素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等功能方面做出有益文学理论21.2万字
- 会员本书在幽灵批评的理论视域下,从四个方面阐释当代英国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特征。首先,在语言上,新维多利亚小说采用腹语术,挪用维多利亚时代的词与物,在与前辈幽灵的对话与磋商中努力再现历史真相。其次,在文本上,新维多利亚小说打破线性叙事,使文本成为幽灵游荡的空间性场所,以表征幽灵超越在场与缺场的悖论。再次,在主题上,新维多利亚小说着重再现“另一类维多利亚人”的创伤,揭示这些创伤如何以幽灵的形式对后代造成文学理论15.1万字
- 会员《今日世界文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WorldLiteratureToday期刊合作主办,以当代世界文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集刊。中英双语,一年两期出版。《今日世界文学》上的文章与创作强调全球化与世界视野,旨在推动跨区域、跨语言、跨媒介、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兼顾理论批判与案例分析,关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反思中国文学在世界格局中的价值意义。文学理论1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