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
更新时间:2024-01-24 14:44:13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大约距今10000年,浙江史前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以上山遗址命名的上山文化。此后各个年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及浙江全境。本书展现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面貌。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重构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钱塘江时期(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杭州湾时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时期(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回归期(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品牌:浙江人民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江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乐平 陈明辉 王永磊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虚拟复原进行技术可能性的探讨。历史7.8万字
- 会员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历史12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中阐释风格之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空间画法这一基本视角,重新文物考古24.6万字
- 会员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是目前所知国内新疆出土文献中唯一尚未全面整理公布的大宗收藏,被称为敦煌吐鲁番文书“最后的宝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15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的全面整理工作正式展开。几年来,研究团队精诚团结,分工合作,整理与研究同步进行,成果不断。本书是这些成果的集结,共收录36篇文章,内容涵盖传世四部典籍、佛经、道经、民间文书等,使我们对这批珍贵文献、对中古时期西域的文物考古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