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世界能源清洁发展与互联互通评估报告2020:非洲篇
更新时间:2025-04-08 20:40:59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当今,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等挑战。非洲未来将出现较大的能源需求,而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是实现非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互联互通,保障能源供应、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用能成本,是解决非洲各国普遍存在的能源困境的重要手段。本书提出世界能源清洁发展及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对54个非洲国家的清洁能源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和深入研究,分析其基础特点、优势及短板,明确提升方向和发展重点,为非洲各国走出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和建议。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房地产泡沫再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整个行业产生分化的驱动力,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了度量;探讨了公募REITs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阐释了为何选择基础设施作为突破口,强调了国际经验与本土特色的结合,并对未来REITs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与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做对比,认为我国公积金制度未能发挥功能的原因在于缺乏配套制度环境,因此公积金制经济14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统性阐释了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变革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对政府治理体系的深刻影响。全书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聚焦5G时代未来发展机遇、发展路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倡议,探索构建了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力的融合创新生态的社会体制;下篇聚焦5G时代政府先行所面临的新阶段新范式、新技术新场景、新思维新愿景、新平台新手段、新模式新机制,在探析5G时代智能体政府特征与形态的基础上,构建了物经济9.4万字
- 会员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省外到省内,从区域到县市,从经验借鉴到路径探索,多方位切入研究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绪论部分,回顾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史、解读研究背景、阐述研究任务;二是把脉部分,主要揭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三是借鉴部分,归纳总结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成功经验与借鉴启示;四是实战部分,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形成并优化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及其运行经济23.5万字
- 会员本书将乡村发展置于城市、景区互动发展的整体框架中,试图从生产要素、区域空间结构、路径依赖等理论视角,剖析乡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重组,分析乡村与城市、景区交互过程中乡村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变更,阐释乡村打破单一路径依赖形成路径分异的动态过程。经济12.8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一个地处西部的传统村落“因文而名、因文而兴、因文而荣”的历史变迁,追寻乡村文化发展印迹、展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更有心于探究典型村落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坚守文化自信,揭示其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乡村文化协调共进,为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经济17.4万字
- 会员本书在厘清数字贸易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数字贸易发展与数字贸易规则的相关文献,从多边、区域和中国视角梳理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最新进展,以便了解全球主要国家数字贸易发展状况,并在梳理美欧日数字贸易规则模板的基础上,探索我国数字贸易重点领域发展概况,特别就数字贸易区域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测度了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以便为推进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促进我经济10万字
- 会员持续性贫困及逐渐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最终会导致阶层对立,“人性”或许是更好的解决之道,基于渴望理论,对个体的渴望进行适度引导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收入不平等这一复杂问题,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理论(thetheory),从收入渴望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算是一个理论(atheory)。本书以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似的两个苹果种植专业村的614个农户为研究案例,探讨家庭决策者收入渴望的形经济13万字
- 会员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它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演变与绩效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基于地理学三大定律、水资源约束理论、城市规模等级理论和城市异速增长理论,运用分形模型、门槛模型、情景模拟法、DEA-Malmquist模型等方法,探索水环境约束下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的过程及绩效,以期为经济8.3万字
- 会员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指导下,吸取国外城乡一体化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步提出来的。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别的社会实践所要追求并且实现的最终战略目标。本书围绕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发展现状、经验总结、实践路径等问题,力图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经济1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