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佛学评论(第5辑)在线阅读
会员

东亚佛学评论(第5辑)

刘成有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10.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08 18:51:32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书中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至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澄观研究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三大的含义。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作者采用阐释学思维与方法,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有关鲁迅的传记、论著、影像等为文本,梳理、考察鲁迅形象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历程而发生微妙变化的。通过鲁迅形象演变史,思考现代国家意志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和文化取舍所产生的影响,探寻鲁迅形象演变的内在精神依据。通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产生的各种鲁迅传记和其他关于鲁迅的言说,勾勒出这一文化图景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
    魏韶华 范阳阳 赵晓妮 丛晓梅文化17.4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
    张伟主编文化22.9万字
  • 会员
    本书为“第四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中关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论文汇编,共有32篇论文,分为“海洋理论·政治·法律”“南海历史与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与航海技术”“宗教·信仰”“其他”六个栏目,对南海海洋文化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崇敏主编文化25.2万字
  • 会员
    胡适的整个思想体系宏大而庞杂,其文化观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胡适文化观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将散落于文献中有关文化观的只言片语采摘出来,更不是生硬胡乱地编造与罗织。本书从文化观的视角,重新诠释与爬梳胡适的理论观点,型构出胡适文化观范式;并选择胡适所参与的主要文化论战进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统展示胡适文化观的思想体系。
    马艳玲文化15.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
    徐文丽文化20.6万字
  • 会员
    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给出过极具智慧的诠释,并将共生观念付诸实践行为,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基于此,本书以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为主题,在“共生”主调下,从文化共生逻辑、共生实践和共生规范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隐藏在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意义背后的生态消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路径。
    包龙源 梅军文化13.2万字
  • 会员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ZemonDavis,1928—)是美国当代声名卓著的思想史家、历史学家。她曾任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查尔斯·李历史讲座”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戴维斯注意把人类学、心理学、人种志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历史研究中,并在历史书写上采取叙述史学的写作策略,成为跨学科的典范。本书通过梳理和解读戴维斯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成果,分析她在妇女史、影视史和新文化史领域
    梁艳春文化1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特定主题研究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希腊传统和希伯来传统。其中希腊传统包括希腊神话传统(以及希腊文学传统对神话传统的改写与重述)和希腊哲学传统,希伯来传统包括旧约传统和新约传统。本书的特色在于探究两种传统内部的悖谬与冲突——希腊神话传统与希腊哲学传统的关联与冲突、犹太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关联与冲突。实际上,西方文明传承两千余年的内驱力恰恰在于这种悖谬与冲突——希腊传统与希伯来传
    杨慧文化19.7万字
  • 会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明对泰文化的冲击及其激发的回响构成了泰国追求现代性道路上的变奏曲。泰国社会一方面要强化南传佛教作为泰文化特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确证南传佛教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位置。佛教成为现代泰国创造自身文明性的重要领域,其文明化过程同时在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展开。本书尝试在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展示南传佛教在泰国的文明化路径,并通过呈现复数的他者来理解由诸多矛盾因素构成的社会发展
    龚浩群文化17.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世纪英国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戏剧活动,而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戏剧文本却只有4套神秘连环剧(共约147部单剧)和极少几部道德剧及圣徒剧。对这4套神秘连环剧的深入研究也就成为认识英国早期戏剧传统——也是莎士比亚所植根的本民族戏剧传统——最为重要的途径。本书深入戏剧文本,追溯了神秘连环剧丰富的材料来源,剖析了戏剧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及这些人物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化、性格化、喜剧化、功能化、同时代化等
  • 会员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
  • 会员
    本书以文学与文化现象为原点,反思当代人文学术和思想文化,立足当代文化形态的新变,从心理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化学角度对文学作家、文学现象、文化教育与审美现代性问题进行探源析理。框架逻辑分为当代男性作家论、当代女性作家论、文学现象论、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论、文化教育论及审美批判论五个部分。全书关注现代性、方法论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选取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男作家余华、陈忠实、扎西达瓦等及女作家王安
  • 会员
    作者采用阐释学思维与方法,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有关鲁迅的传记、论著、影像等为文本,梳理、考察鲁迅形象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历程而发生微妙变化的。通过鲁迅形象演变史,思考现代国家意志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和文化取舍所产生的影响,探寻鲁迅形象演变的内在精神依据。通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产生的各种鲁迅传记和其他关于鲁迅的言说,勾勒出这一文化图景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
  • 会员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拥有不同的语言、价值、思维方式和社会关怀。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文知识分子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大多数知识分子囿于一隅,往往导致他们对现实的曲解,对过去的误解以及对未来的无解。造成两种文化严重分裂与冲突的原因很多。科技知识分子需要克服科学主义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人文知识分子则需要克服孤芳自赏与固步自封。在后现代社会与后科学时期,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