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
入选理由
乔治·桑的散文名篇
一幅美丽真切的19世纪法国的乡村冬景图
短小精悍、优美雅致
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我无法理解富翁们的情趣,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的季节,将巴黎当做狂欢的场所。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清新,使地面干爽。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英国人比较明智,他们到乡下别墅里去过冬。

乔治·桑像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以独特的思想和创作技巧享誉世界文坛,受到世人的推崇和尊敬。
·作者简介·
乔治·桑(1804~1876),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生于巴黎,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从事文学创作。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等,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是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素爱萝》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攻击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等,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绮丽的自然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为《金色树林的美男子》。乔治·桑是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
在巴黎,人们想像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可是小麦从秋天就开始发芽,而冬天惨淡的阳光——大家惯于这样描写它——是一年之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当太阳拨开云雾,当它在严冬傍晚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坠落时,人们几乎无法忍受它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乔治·桑生活过的地方和她的遗物
作/品/赏/析
《冬天之美》是一篇短小精悍、优美雅致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调,勾勒出一个静谧、和谐、清丽、幽雅的法国冬天农村的自然风光。作者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然、向往乡村生活的情思。接着别出心裁,宕开一笔,描述巴黎冬天的不美,突出其脏乱、浮糜悖谬的生活,并以空气“清新”、“地面干爽”的乡村生活与之相对照,以此反衬乡村的美丽。接着作者以浓墨重彩之笔,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倾力描绘乡村的冬景,将原本普通平常的景物渲染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文章既流露了作者热爱自然、憧憬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也嘲讽了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反映了作者厌恶“城市化”工业文明、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