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产业互联网成发展新引擎

2014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产业互联网风潮,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传统产业正与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互联网技术与理念引发传统教育产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并成为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2.2.1 产业互联网:未来中国经济刮起的最大台风

产业互联网化即“互联网+传统产业”,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0年里,出现了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开疆拓土,消费互联网步入鼎盛时代。然而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消费互联网市场已趋于稳定与饱和,而对实体资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产业仍有很大探索空间,以价值经济为主要营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进而推动互联网行业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将呈现一片蓝海。

1.终端、云计算和宽带网络是产业互联网兴起的基础

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过渡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开始从“小C时代”逐步过渡到“大B时代”。在这场变革中,有三项关键技术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首先,渗透普及率较高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迅速兴起,使人们每日虚拟化的时间进一步拉长,而如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的发展,更是使智能设备贯穿每日的24小时,这就意味着来自个人的大量信息将全天候不间断地向信息中心传递数据。

拥有大量数据后,高效运作的云计算能力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关联性分析得出相匹配的数据,从而发挥大数据的重要作用;而不断升级的宽带网络将在大数据的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企业方面,将助力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大数据”快速传输。

在消费者方面,技术进步将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服务形式。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将以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举到来。

2.与产业互联网紧密关联的三大领域

(1)生产制造体系: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

产业互联网在与传统企业融合中的最大特点,即将原有的以企业为导向的规模型设计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从产品功能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每一个部分都通过互联网思维与用户建立关联,争取更广泛的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生产制作方案,强调用户的参与度,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智能家居在产品功能设计方面,通过支持联网功能达到智慧化应用程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更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维度,让人们享受到智能科技在生活细节中的应用。

(2)销售物流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主要趋势。

传统行业为了节约资源与时间成本,在分销采购等方面已逐渐采用B2B的交易方式。据工信部统计,我国B2B业务已将近8万亿元,企业提高了对线上交易平台建设与运营的重视程度,并逐步完善支付手段、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等体系,也促使大量的批发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交易。

在未来,企业应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拓展线上平台,并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在物流交付平台和信息集成交易平台的建立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3)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增新服务平台。

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导致结构失衡,20%的大企业客户占用了80%的金融资源。银行借贷动力不足,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受制约。互联网金融由于成本低效率高,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或将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产业互联网的政策利好

2015年1月,首个促进新业态创新发展的国务院文件出台,国家对此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新兴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今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要进一步深度融合,未来中国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互联网+”将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升级版。

2.2.2 “互联网+”各个产业:颠覆还是升级换代

1.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关系

“互联网+”,加的是各行各业,主要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分工和提升效率等特点,无论是企业或政府都可以从“互联网+”获益。这个“+”可以看作是连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之中。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互联网+”

对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单纯基于线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是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且必须是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通过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来迅速扩大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其发展模式是互联网行业主动向传统行业渗透,对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与思维模式进行颠覆,进而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主动、深度融合。

2)“+互联网”

除互联网主动出击“颠覆”传统行业外,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由于新兴经济的替代,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意愿较为强烈。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极大冲击,因此,对传统行业来说,对互联网的态度应是“拥抱”而非“抵触”,这种“拥抱”体现在积极培养并深化“+互联网”思维,主动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自我颠覆与变革,加速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实现行业+互联网的深入融合,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2.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正在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全面渗透。互联网首先是在第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形成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然后向工业领域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即便是在传统的农业领域,农业互联网也在逐渐兴起,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渗透能够带动和促进工业、金融、商贸、通信、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正在为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