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张力

社会可持续性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于可持续发展进行辨析。发展是有向度的变迁过程。在通常理解中,发展意味着社会福利的不断增加。然而,发展过程也同时伴随着在生态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的种种张力(Tension)。如果这种张力加剧,失去原来的平衡稳定状态,就会引致发展过程不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当中包括的定义仍然有许多争议,主要的争议在于要“持续”的对象是什么?一种理解是力图使得传统的发展目标不断地得到“持续”,即虽然要考虑到生态和社会因素,然而归根到底,最终目标仍然是让经济增长能够不断持续。另一种理解是要“持续”的对象并不是不断增长的传统发展目标,而是生态和社会因素本身;生态和社会因素的平衡稳定,并非发展的手段,而是与经济增长并行的重要发展目标。有研究者认为,前者包括了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后者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含义。Lele, Sharachchandra 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ritical Review”, World Development,1999,19 (6), pp.607-621.

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比较容易定义和测量,但社会可持续性却常常被混同于各种社会目标的线性提高。虽然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目标的线性提高有很大关系,但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科兰托尼奥也指出:“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推出了许多社会目标及测量工具,但是这些社会目标很少关注可持续性这个视角。”Colantonio, Andrea, “Social sustainabilit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its defini-tion, assessment methods (Metrics and Tools, OISD (EIB) Working Paper 2007/01)”, Oxford: Oxford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7.廖福挺在讨论了社会可持续性的多个定义以后指出:“在理论层面,有关社会可持续性的重要问题是,要持续的而非提高的是什么。面对经济发展,有些事物变得比它的原初平衡状态更差。这些方面包括环境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这些就构成了环境可持续性的核心。但另一些事物,如住房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住房质量通常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差。因此,它就不应该是社会可持续性的一个维度,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Liao, T. F., “The Core Concept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 Can We Cut the Gordi-an Kno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2014,6(2), pp.123-138.如果以上述观点来看,现有的许多社会可持续性的指标就失之过宽,成为了社会可欲目标的综合。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DSD)制定的可持续性社会维度的框架,就包括了平等、健康、教育、住房、安全、人口等多个子维度。然而,正如廖福挺所言,“如果社会成员营养不良、死亡率高、饮用水不足、卫生状况不好,这些问题并不说明发展在社会维度上是不可持续的,而是根本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如果营养状况和死亡率高是由于发展过程中不平等加剧造成的,这才是社会不可持续性的问题”Ibid. .。正如生态可持续性面对的是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张力问题一样,社会可持续性必须能够揭示出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层面上的结构张力和协调问题。它不是诸多社会目标的简单堆砌,而是发展目标与社会持续在多个层面上的协调。

科兰托尼奥在对各类社会可持续性指标进行比较之后,指出了新近指标的一些特点。Colantonio, Andrea, “Social Sustainability: Explor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In: Jaeger, Carlo C. , Tabara, J. David and Jaeger, Julia,(eds. ), Transformative Science Approaches for Sustainability: European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 Springer,2011.他的分析是从七个方面进行的,但简要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角度。首先,早期的指标更多是静态的,测量的是发展的种种社会产生和结果;新近指标则是动态的,测量的是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再次,早期的指标是目标导向的(Target-oriented),关心的是各种社会目标是否达成;新近指标则是原则导向的(Principle-oriented),关心的是发展是否由社会可持续的原则驱动。最后,早期的指标是客观指标主导的;新近指标则是综合了客观指标和主观调查得到的数据指标。社会可持续性指标的上述发展动向,与对于社会可持续性日益加深的理论理解密切相关。注重发展过程而非发展结果;注重原则导向而非目标导向;注重客观指标和主观指导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建构社会可持续性指标时应当坚持的几项原则。基于上述原则,我们认为,社会可持续性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张力。

不同的社会可持续性水平与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相组合,构成了发展的四种不同形态。如表2—1所示,如果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且具有较高社会可持续性,这是均衡式发展的典型特征;如果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但社会可持续性水平较低,此时社会处于非均衡式发展中;如果经济增长水平较低但社会可持续性水平较高,此时社会是处于静态均衡状况中;如果经济增长水平较低且社会可持续性水平也较低,此时可能就是社会危机的前期。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可持续性水平与经济增长是彼此相关但是又有着独立内涵的概念维度。

表2-1 社会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水平的不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