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5
- 李汉林
- 11字
- 2025-02-15 17:27:07
第四章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一 引论
从人类发展历史看,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发展程度的基本内容。国家发展规划早已拟定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5年“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在此宏观政策和发展水平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其主要目标在于描绘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状和问题、探索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图景,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推进民生建设提供数据和实证资料支持。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第四次“中国社会态度和社会发展问卷调查”。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研究组设计了专门的题器用于制作量表和测量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本次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分析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尤其是搜集了大量关于物质生活(收入、住房、健康等)、社会情感生活、社会环境等重要生活领域的主观感受的信息,并以该主观感受作为衡量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
基于此次调研数据资料,并在2012—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基础之上,形成了关于2015年度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报告,跟踪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特点及形成因素。具体而言,本报告以人们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人们对未来的生活的信心程度以及人们的心理信任度为核心测量指标,以各类社会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为主要分析视角,以“物质需求”“社会情感需求”“自我成长需求”和“社会环境需求”为主要考察内容,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分析。这次调查所拟推论的总体是中国城镇地区居住的16岁及以上的人口,具体操作定义为中国大陆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中居住在社区(居委会)辖区中的16岁及以上人口。抽样方法采取四阶段(市辖区、县级市—居委会—家庭户—个人)复杂抽样设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96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