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
- 达瓦
- 4字
- 2025-04-03 17:40:57
拉萨简史
(一)城名来历
在藏族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氏族部落,这些远古的氏族部落都曾各自割据一方,因此,后来西藏的许多地名或河流的名称都或多或少地与这些氏族部落的姓氏有关。
在今天的拉萨河流域曾居住着一个姓“吉”()的氏族部落或家族,因此,后来该河流域得名为“吉若”(
),流经该区域的河流称“吉曲”(
即拉萨河)。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吉若江恩[1](
)之地,以吉杰芒保为王,其家臣有‘谢乌’与‘索’二氏。”[2]这里所说的“吉若”应该是指今拉萨河流域,意为“吉”(
)氏部落的居住地。有当代学者也认为:“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今拉萨河流域称‘吉若’,原因是从今墨竹贡卡县的直贡地方至曲水县的拉萨河流域为‘吉’氏部落的领地,分‘吉堆’(意为河的上游的‘吉’氏领地)、‘吉雪’和‘吉麦’(意为河的下游的‘吉’氏领地)三个区域,河流称‘吉曲’(即今天的拉萨河)。”[3]今天的拉萨市区所在地域称之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后又因用“白山羊驮土填湖”,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而被称为“热萨”(即汉文史料中的“逻些”,意为“山羊土城”)。此后,人们把“热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的名称,如在赤松德赞时期所立桑耶寺“兴佛盟誓碑”上写道:“热萨和扎玛等地兴建有供奉三宝之场所……”

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
在敦煌文献中也用“热萨”来表述当时的拉萨城名。松赞干布出于巩固政权需要而大力扶植佛教,其后的各代赞普也基本继承了扶植佛教的传统,供奉在大昭寺中的至尊释迦牟尼佛像之信仰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拉萨”之名开始出现(在藏语中“拉”意为神佛,“萨”意为地方。“拉萨”意为佛祖圣像所在的地方)。而《敦煌文献》记载,雅恰卜河(此河待考)北面的大片土地属于森布奇国王的领地。当时万人之上的君主都称为“拉”(意为神)。以国王居住的地方叫作神地“拉萨”,这是另一种说法。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有学者说是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笔者为此亲自到噶琼寺查实,在新修后的佛殿门厅木质柱子上悬挂了1942年由著名学者更顿群培抄写的碑文,碑文中未出现“拉萨”二字,而是仍然沿用了“热萨”。9世纪初吐蕃赞普赤热巴坚时期在大昭寺前所立唐蕃甥舅会盟碑上倒是记载道:“在拉萨东面扎兑林苑内……”[4]这是笔者所见吐蕃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实物中第一次见到“拉萨”二字。不管怎样,拉萨的城名,至少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更顿群培抄写噶琼寺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