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金融危机说起

一般认为所谓金融危机,总体上是指以国或区域为单位的经济体出现了货币供给量的剧烈波动,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或货币对外币汇率发生大幅度波动,进而引起资本市场震荡,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受损的情况。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大多体现为一些微小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积累,很难被察觉。而金融危机发生时,又具有突发性,往往是以某一特别事件为触发点,迅速将问题暴露出来,引发资本市场的动荡。金融危机发生后具有快速扩散的特点,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可以通过金融行业发达的网络迅速扩散至全球各行各业。面对金融危机,如不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则危害极大,不仅危及宏观经济的全局,而且会危及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以此次欧债危机为例,由于欧洲国家历史上长期维持债务水平较高的状态,令资本市场对此习以为常,所以此轮债务危机的爆发十分具有隐蔽性。可以说此前市场并没有预期到欧洲会在面对债务问题时表现得如此无力,甚至带来欧盟解体的可能。而突发性在此轮欧债危机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以希腊财困为导火索,以评级机构轮番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为触因,欧债危机于一夜之间变得不可收拾。扩散速度快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短短的几天里,绝大部分地区的主要股指均应声而落,欧债危机迅速对环球资本市场带来重大打击,并继续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欧洲地区内需不振,生产受阻,直接影响了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世界经济增长随之放缓。

从种类和触因上来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基本类型。

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亚洲金融危机就可归于此类。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导致泰铢兑美元汇率一天内下跌17%。接下来的半年中,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汇率也发生大幅波动,更引来金融大鳄在市场中翻云覆雨,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并最终带来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其影响直至1999年才逐渐消退。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持有相关资产的国际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陷入困境,并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种经济现象。眼下仍未解决的欧债危机便是典型的债务危机,由于希腊常年维持开支大于收入的状况,导致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加上身处欧元区的希腊政府不能独立发行货币,亦即无法通过增印钞票来偿还他国债务。由此及彼,市场开始担心同处欧元区且同样债务繁重的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四国的违约可能,使得市场对主权国偿债能力的质疑上升至整个欧元区,最终导致欧元区的整个货币体系受到冲击。

银行危机是指由于银行业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一种经济现象。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就是由银行危机引致的。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令此前由银行开发并推广的大量房地产市场衍生产品价值大幅下跌,甚至变成一张废纸,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应,以及衍生产品层层包装带来的超高的杠杆效应,使得处于产品下游的金融机构根本无力应对,无一幸免,全部陷入经营困难。伴随着大型银行的违约和破产,信用危机加剧,并通过环球银行业互购产品、互持资产等原因迅速扩散,危及全球的金融机构。

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混合的形式,可以看到几种危机类型共同发生的情况,当然,其带来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金融危机最早是由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比如经济生产中首先出现了产量过剩、库存过高、供过于求、贸易下滑等问题,使得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进而通过企业经营和相关金融产品影响到与实体经济相连的金融系统,形成金融危机。而随着全球金融体系越来越快速的发展,金融系统早已脱离了实体经济而成为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存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因果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眼下往往是金融市场先出现问题,再通过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需求下降、贸易下滑等恶性结果,甚至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现代的金融危机,由于缺少了实体经济先行下滑的缓冲期,比起早期的金融危机对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加剧烈,危机发生时,大部分的金融指标都会快速恶化,并伴随主要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主要表现如下。

1.股市暴跌

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展望转为悲观甚至绝望,将直接造成股市大幅下跌,而恐慌情绪的蔓延也加剧了股市下跌的幅度。这是投资者最熟悉也是金融危机最标志性的表现。

2.资本外逃

与股市暴跌相似,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发生区域的未来发展失去信心,将直接导致投资者撤回投资资金,在整个地区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无论是本国还是外来投资者,无论是保守型还是进取型投资者,转而选择环境稳定的地区进行投资部署或者干脆手持现金都是十分正常的选择,所以资本外逃也是金融危机的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伴随着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也是金融危机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股市大跌和资本外逃,导致资产价值大幅下滑,如银行、保险、券商等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的机构朝不保夕,加上恐慌带来的挤兑、惜贷等问题,实力较差的金融机构也就难免破产倒闭。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紧随金融危机出现的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就是通胀。资本外逃、银根奇缺等状况的出现,都对社会流动性带来较大的压力,所以颁布刺激经济政策、印钞和放宽货币政策以提高社会流动性是政府必然的选择。同时,由于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生产受到影响,企业生产意愿下滑。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也就是所谓的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偿债困难在金融危机中也比较常见。企业由于生产受阻,需求下降,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维持经营。国家层面上,由于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刺激经济,在通胀不断升温的过程中,货币的贬值也令国家债务产生了贬值,这对于国家财政来说,确实降低了偿债成本,但对国家声誉和国际信任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