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暗调子规律

明暗是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现象,也是素描写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暗对比是表现形体空间的重要手段。从色调衔接与协调的角度上讲,中间层次的灰调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完全用黑色与白色调子组成的画面很少,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由不同粗细、疏密的线条形成的灰色层面。有了灰色调子,明暗的表现层次会更加丰富,静物的整个形体也会显得丰满、厚实。因此,画面中的明暗表现是通过黑、白、灰的调子处理来实现的。

明暗调子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部分的亮面、反光部分的灰面和背光部分的暗面。五大调子即亮调子、灰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五大调子的深浅排列是有顺序的,它反映了明暗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

亮调子:亮调子是形体的正面受光部分。而在正面受光部分中有一处离光源最近、并且受到光源直射的焦点叫高光。亮调子的最远部分到高光是由浅灰到极亮的渐变。

灰调子:灰调子是由明到暗的过渡调子,是物体的侧面受光部分。由于没有受到光源的强烈照射,受到周围环境反光的影响也较小,灰调子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特征,因而它的层次最丰富、最微妙。处在背光部分和受光部分之间的灰调子呈现出由深灰到浅灰的层次变化,是由背光到受光的一个过渡。

明暗交界线:物体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相交接的部分叫作明暗交界线。虽然称作线,但实际上是一个有宽窄和深浅变化的面。在球形物体上,明暗交界线所占的面积较大,它不会受光源的照射和反光的影响。在五大调子中,除了投影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最深外,这里往往是画面中调子最深的地方。

反光:反光处于背光部分,它受到环境光的反射影响,由于反射光比光源暗,所以反光的深浅程度比起受光的亮调子要深。如果将反光画得很亮,就会破坏画面整体调子的统一,会给人一种混乱的印象。反光中接近明暗交界线的地方逐渐深一些。

投影:被物体遮住光线的台面和背景部分是投影,投影调子的深浅取决于物体固有色明度和台面、背景固有色明度的比较。如果将一个石膏圆柱体或圆球体放在蓝色衬布上,由于布的明度比石膏几何体要深,所以这时的投影要比石膏几何体中任何一处调子都深。若把一个棕色篮球放在一块浅黄色衬布上,那么这时的投影就会比物体明暗交界线浅一些,甚至比物体的反光还要浅。所以,我们在写生时要注意观察和比较。从投影本身看,离物体越近的部分越深,反之就越浅。并且,它离物体越近和离作画者越近的这一面的边缘越清晰,离物体远的和离作画者远的一面的边缘就显得模糊些。

圆形物的明暗调子规律

立方体的明暗调子规律

圆柱体的明暗调子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