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可以开店:学好彩开快印店
- 许明科
- 2228字
- 2025-02-21 01:28:23
前言
三年前,科印传媒《数码印刷》杂志邀请我写专栏,并在杂志上专门开辟了新的专栏,名为“好彩之道”。实在推脱不开,我就以“好彩知道”的形式写了两年的文章。不是谦虚,“好彩之道”的名称实在有些大。但“好彩知道”我还是能写的。
我仅仅是把我从事数码印刷开快印店的点滴经验和体会经整理和读者同行进行了分享。结果是我没料到的,首先很多的同行通过杂志社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文章特别是对好彩的赞赏。还有全国各地的包括香港台湾的同行来到天津,来到好彩的各个店莅临指导。在和同行们的交流过程中除了听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赏之外,也收集到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个人及好彩公司从中受益匪浅。
这时,印刷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有意将好彩的开店经验以书的形式出版。我很快就答应了。但要开笔写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在杂志上写专栏可以很即兴地写任何当时发生的和想到的事情,只要是不脱离开快印店这个行业就行;写书却不是那样的,要求连贯、缜密、前后呼应,从而最终说清楚一整件事。我本人以前没写过书,不知从何入手,纠结了半年多,最终还是以工作忙等借口拒绝了。
在这以后,出版社编辑的执着让我钦佩,编辑一直不断地通过电话和邮件的方式鼓励我,还特意跑到天津和我面谈,当面说服我重新考虑写书事宜。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打动了我并使我重新拾起了信心。写作前期,本书的目录和章节都是在他们的建议下完成的。有了框架,可以开始向里面填东西了,这书就好写了。在后期,出版社编辑老师又邀请到曾供职于《互联网周刊》《东方企业家》《IT经理世界》等期刊编辑部,有着丰富编辑经验的刘艳女士帮我整理文章,润色文字。最终这本书就顺利出炉了。
书的初稿完成以后,我让一些朋友先看了一下,大家反响不错。更多的非行业内的朋友反映,看过此书后有一种想要开店的冲动。而要开的店也可以是快印店,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店,只要是面对社会,面对老百姓的店都适用。听到这些我深感欣慰。
《你也可以开店—学好彩开快印店》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我自始至终地认为,无论是工厂还是店面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只是工厂是生产加工业,其产品是为特定行业和客户服务的;而像好彩这样的快印店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快印店没什么神秘和复杂的,就像街边的便利店、发屋和餐馆。早些时候的街边打字复印店就是快印店的前身,只不过是有些从业人员包括一些设备供应商故弄玄虚,故意把快印店给架高了,使之脱离了店面的本质。

好彩店面外观设计

数码印刷产品
本书的最终意义就在于把快印店拉回到其本来的面目。好彩的做法很多是服务业的基础,比如说更注重客户的感受,做活件时先交钱,不划价,不给回扣,不请客,等等。这里没有什么高智商和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身边很多服务行业类似美发美容、餐饮等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些行业的业态和服务流程都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了。只是我们的同行以前不屑于了解或者不情愿向他们学习罢了。我们之所以打价格战完全是出于我们的生存本能,我们没有顾及我们店面给客户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以及和顾客的情感交流。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某一个客户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从而忽略了店面本身的服务功能。
既然是开店,那就应该将快印店定位于服务业。那就应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那就应该遵循“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业不二之法则(将店开在街边,但只为少数特定客户服务,那就是开在店面的加工厂,这种情况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

好彩店面

好彩店内生产区

数码印刷及装订设备
这本书的面世,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好彩的200多名员工,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践行了服务理念。近十年的好彩与时俱进过程中,改变和创新很多时候是痛苦的,我很欣慰和好彩的员工一起走到今天,他们的默默奉献功不可没,也包括曾经在好彩工作过的人们。
感谢好彩的创始人之一杨林先生,他的睿智和机敏奠定了好彩的发展基础。
感谢我的朋友陈广武先生,他在好彩的发展初期和发展过程中无论在资金还是信念上义无反顾的支持,使得我个人在朋友的概念上有了坚定的信心。
感谢马超先生,无论在好彩建立之前的可行性分析,完整的企业形象设计还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开店的策划,店面环境设计及形象监理,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且卓有成效。所有好彩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马爷”以示对他的尊重。
感谢好彩的所有客户,是他们对好彩的认可而成就了好彩的今天。今后也希望他们能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好彩,继续支持好彩。

好彩店内客户自助区
感谢好彩的设备供应商和耗材供应商。特别是富士施乐公司,好彩很幸运能和他们打交道,他们的全保服务使好彩解除了设备的非正常运营所带来的后顾之忧。无论从公司的建设还是服务理念的落地及员工的培训等各方面,好彩从富士施乐这样国际化公司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
感谢全国的同行对好彩的认可与关心。全国的同行对好彩的无私指正,成就了好彩的今天。
感谢科印传媒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数码印刷》杂志主编刘成芳老师促成三年前的专栏文章是这本书的主要框架;印刷工业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坚持和努力使得这本书最后成型。
感谢刘艳女士,丰富了此书的内容,使此书更具阅读性。
在这本书里我还收录了好彩的有关制度和应用表格,好彩的人力资源和客服部门做了很细致的工作。好彩的店长们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刘苗苗店长还补充了好彩的生产流程及80后90后的管理等部分章节。北京同行良图的张总针对此书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并在百忙之中提供了数码印刷产品的有关资料图片。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定稿于天津
2012年11月14日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好彩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