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明 Mínɡ
明姓为中国第249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3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约35.7%分布于湖北、四川2省(其中湖北省约占22.8%),26.3%分布于山东、重庆、河南、云南、安徽5省、市(《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吴兴郡、平原郡、河南郡。
明姓有凤鸣堂、河南堂、集庆堂、廉慎堂、平原堂、日月堂、吴兴堂、阴立堂、助月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晋代有明汲,为官廉慎爱民,深得民众爱戴,子孙以“廉慎”为家族堂号。
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443—527),因居阴山著书立说,子孙以“阴立”为家族堂号。
明姓出春秋秦大夫百里奚(前700?—前621)之子、秦穆公将百里视之后。视,字孟明,其孙以明为氏。
据说元末红巾军首领明玉珍,本姓旻,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但据近人考证,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明姓来源的说法:
周公旦之子明保,子孙以“明保”为氏,后分为明氏、保氏。
古有明府、明堂令、明纬郎等官,其子孙以明为姓。
明亡,遗族、遗老或其子女改明姓。后迫于清政府的残酷控制和镇压,被迫改为其他姓。辛亥革命后,大多改回了明姓。
这些说法有没有根据呢?没有。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明姓,例如:
鲜卑族壹斗眷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改明姓,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复称壹斗眷氏。隋、唐时又改明姓,融入汉族,谓之河南明姓。
明安帖木儿,蒙古人。明初安插南直隶仪徵(今江苏仪征),迎靖难师,赐姓明。子孙世袭左所百户,后融入汉族。
清代蒙古族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1692—1765),蒙古名Minggatu,取汉名,字静庵;其子明新,亦以“明”为姓。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明姓,例如:蒙古族明姓,本姓莎绕拉氏、萨热高勒氏。回族明姓,明有云南都指挥明恭,子孙居云南腾冲。又清初随南明桂王退入缅甸时受阻于云南的随军回民,后来都改为明姓。回族明姓,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陕西、宁夏等地。朝鲜族明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为元末夏帝明玉珍之子明昇之后。明昇,洪武四年(1371)降明,次年迁高丽,后娶妻生子,子孙融入朝鲜民族,世称西蜀明氏。满族明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钮祜禄氏、明安氏、叶赫纳喇氏。景颇族明姓,本姓木加、木如。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傣族、傈僳族、独龙族等民族也有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