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113计 Jì
计姓为中国第316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6.5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12%。约35.4%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3省(其中安徽省最多,约占15.7%),31.5%分布于上海、黑龙江、江西、云南、河北5省、市(《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京兆郡、齐郡。
计姓有北海堂、晋鉴堂、京兆堂、齐郡堂等堂号。
北宋沦陷,简州知州计有功以所撰之《晋鉴》一书献宋高宗,望以东晋偏安为鉴,力图收复中原。子孙因以“晋鉴”为堂号。
计姓有3个主要来源:
姒姓计氏,以国为氏。商代有计国,在今山东胶州西南。
嬴姓计氏,周封兹舆期于商代计国故地,后迁莒(山东莒县城阳镇),为莒子之祖,其后有计氏。
计氏,姬姓,春秋越大夫计然之后。计然,本晋国公子。晋亡,居葵丘濮上,以辛为氏,名研。因善计故称计然(然、研,上古音近故通)。
近年来,有人提出许多其他来源。例如:
商汤相伊尹,人称“计公”,其后有计公氏,后分为计、公2姓。
周官六计,犹后世之御史,其后有六计氏;后省为计氏。
春秋鲁官有计史令(俗称计簿),掌核计账目,其后有计氏。
秦汉时有计相,掌统计、审计,其后有计氏。
这些说法有没有根据呢?没有。历史上根本也没有计公氏和六计氏。
金代女真族姓也有计姓。见李氏朝鲜史学家郑麟趾(1396—1478)之《高丽史》。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计姓,例如:蒙古族计姓,本姓扎赉尔氏、吉日古德氏、扎剌亦尔氏、珠尔奇德氏。壮族计姓,取自民族首领称名之开头音节“ke(长老)”之汉语译音。满族计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哈拉氏、计布出(吉布褚)氏、纪佳氏、锡玛拉氏。回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