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闵 Mǐn
闵姓为中国第224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32%。约43.2%分布于湖北、江西、江苏、四川4省(其中湖北省最多,约占13.9%),18.5%分布于安徽、山东、陕西3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陇西郡、太原郡、鲁郡。
闵姓有百原堂、纯孝堂、东鲁堂、黄闵堂、江舟堂、九思堂、骊兴堂、流芳堂、陇西堂、绵远堂、世德堂、太原堂、孝悌堂、孝友堂、孝哉堂、訚訚堂、育婴堂、植树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孔子弟子闵损(前536—前487),孝顺后母,友爱异母弟弟,子孙以“孝悌”“孝哉”“孝友”“纯孝”为家族堂号。《论语·先进》曰:“闵子侍侧,訚訚如也。”闵损子孙或以“訚訚”为家族堂号。
朝鲜族闵姓,有一支原居朝鲜骊兴(今韩国京畿道骊州),以“骊兴”为家族堂号。
闵姓有两个主要来源:
以谥为氏。谥法,“在国逢难曰愍”。愍、湣、闵字通。春秋鲁闵公,或作鲁湣公,他是鲁国的第十六个国君,名启方,公元前661—660年,只当了两年的国君,就被他的叔叔派人杀了。这位在鲁国宫廷斗争中不幸的牺牲者即以“闵公”为其谥号。他的子孙中的一支就以“闵”为氏。周灵王时大夫闵马父(闵子马),孔子弟子闵损(闵子骞),其出其后。
春秋时宋有闵邑,为古代有缗国故地,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宋大夫以邑为氏。
还有一种说法,说西汉末鲁顷王刘闵因“献神书言王莽德”而被赐姓王,后来子孙或以闵为氏。并没有什么根据。
少数民族也有闵姓。
回族有闵姓:清同治间有甘肃河州(今临夏市)回民起义领袖闵殿城(?—1875)阿訇。
朝鲜族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骊兴闵氏、荣州闵氏2望(本贯),并出宋朝出使高丽的使臣闵称道之后。后者是前者的支派。
满族姓。其先清代八旗汉军、“高丽旗人”闵氏。
东乡族有闵姓:闵伏英,1895年率众起义反清。
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黎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也有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