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郭 Guō

姓为中国第17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5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13%。约37.8%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4省(其中河南省最多,约占14.3%),37.5%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10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为内蒙古第7常见姓,河南第8常见姓,辽宁第10常见姓,北京市第11常见姓。望出太原郡、冯翊郡、华阴郡、颍川郡、东郡、河内郡、京兆郡、广平郡、敦煌郡、中山郡。

郭姓有爱敬堂、安和堂、宝盒堂、崇本堂、崇德堂、储芳堂、萃兰堂、点颔堂、笃叙堂、敦本堂、敦睦堂、繁祉堂、汾阳堂、福禄堂、关爱堂、光裕堂、崞山堂、华阴堂、回春堂、集庆堂、济世堂、敬爱堂、敬睦堂、敬修堂、君临堂、冯翊堂、七凤堂、七笏斋堂、秋来堂、全福堂、仁德堂、上族堂、盛世堂、世德堂、世庆堂、述会堂、思成堂、素位堂、绥成堂、太原堂、同修堂、万人堂、望京堂、文美堂、五美堂、遐福堂、孝礼堂、孝思堂、孝馨堂、修德堂、续古堂、诒政堂、怡怡堂、怡斋堂、懿德堂、雍睦堂、雍豫堂、永德堂、永思堂、由义堂、友友堂、余庆堂、玉笏堂、源汾堂、至诚堂、治本堂、忠武堂、忠孝堂、追远堂、滋德堂、尊贤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问计于郭槐。郭槐告诉他说:“你要招贤,可以从我开始,把我当贤人一样尊敬,天下贤人一定不远千里二来。”燕昭王为他建造宫室并敬以为师,后来许多人听说后纷纷投奔而来,燕国从此强盛起来。郭槐的后人就以“尊贤堂”为家族堂号。

唐代郭子仪(697—781)封汾阳王,卒谥忠武。子孙以“汾阳堂”“源汾堂”“忠武堂”为家族堂号。郭子仪8子7婿,皆居高位,福禄齐全,五福皆满。做寿之日,家人拜寿时将笏放在两边桌上,竟致堆满。子孙或以“全福堂”“遐福堂”“福禄堂”“玉笏堂”“十笏斋堂”为家族堂号。

郭子仪8子7婿,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其后人或以“点颔堂”为家族堂号。

郭姓有9个主要来源:

以国为氏。商代、西周时有郭国,伯爵,故城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一带。公元前670年灭于曹。

商代国族。武丁时有郭国,见于殷墟卜辞。在今山西平陆一带。

本姓虢氏。虢氏,姬姓,周文王弟虢叔、虢仲之后。虢叔封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之虢亭,史称东虢。平王时,东迁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史称北虢,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虢仲封国在今陕西宝鸡市之东(一说在宝鸡市之西),史称西虢。平王东迁,夺西虢地予郑。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平王求虢仲裔孙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定襄),号郭公,其后有郭氏。西虢东迁,有支族仍留原地者,称为小虢。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虢氏,其后或作郭氏。

春秋时燕有虢邑,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燕大夫以邑为氏;其后或作郭氏。

东郭氏,姜姓。春秋齐桓公之后以所居为氏,后世或省为郭氏。

西郭氏,姜姓。春秋齐有隐者居西郭,因氏;后世或省为郭氏。

南郭氏,姜姓。春秋齐景公之子公子鉏,字且于;景公卒,奔鲁,居于南郭,称南郭且于,其后因氏;后世或省为郭氏。

北郭氏,姜姓。春秋齐公族居齐都营丘北门,以北郭为氏;后世或省为郭氏。

为党姓所改。唐光禄少卿郭仁勖,即本姓党氏。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郭姓,例如:

突厥族有郭姓。五代后晋有庆州刺史郭金海,突厥人。少时为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奴,因战功李嗣昭赐姓郭氏;宋开宝中太子太师郭从义(909—971),突厥沙陀部人;金有沁州刺史郭企忠(1060—1128),沙陀部人。

靺鞨族郭姓:金大将郭药师,渤海人,靺鞨族;其子郭安国,金浙西道兵马副统制。

元末有参政中书郭庸,蒙古人。明初赐蒙古人可捏姓名曰郭以诚,赐歹都姓名曰郭美。

还有外来民族以郭为姓:元代有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来华居泉州法石,取汉姓郭,名德广。其孙郭仲远,明洪武初避“反色目”之祸,迁惠安白奇(今百崎回族乡)。子孙融入回族。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郭姓,例如:蒙古族郭姓,本姓拉拉氏、希日门氏、陶高干氏、召拉沁氏、翁牛特氏、巴高尔奇氏、锡尔莫德氏、郭尔罗斯氏、陶高嘎沁(陶古嘎勤、陶高沁、脱郭沁)氏、奥高尔超格氏、嘎勒奇纳尔氏等;部分地区为融入蒙古族之汉族人或蒙汉族联姻所生子女姓氏。回族郭姓,来源很多。其中福建惠安百崎回族乡回族郭姓,出元代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之后。彝族郭姓,本属双郭家支(氏族)、双果家支(氏族)。朝鲜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玄风郭氏、清州郭氏、善山郭氏、海美郭氏、余美郭氏、凤山郭氏6支。玄风郭氏始祖为中国人郭镜,北宋宣和五年(1123)到高丽,曾任门下侍中平章,其后子孙融入朝鲜民族,世称玄风郭氏。其后又分出善山郭氏、海美郭氏、余美郭氏、凤山郭氏;清州郭氏,始祖郭祥亦为中国人,新罗宪康王年间曾任侍中。满族郭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郭罗氏、郭珲氏、成尼氏、郭佳氏、郭尔佳氏、郭布罗氏、郭洛罗(郭罗罗、郭啰罗)氏、郭尔本(郭勒本)氏、郭博勒氏、郭满罗氏、郭武尔氏、瓜尔佳氏、托尔佳(托勒佳)氏、萨哈连氏,果尔吉氏,洪果奇氏、科奇哩氏、郭尔罗斯氏,八旗蒙古拉拉氏、郭尔罗特氏,八旗汉军与“高丽旗人”郭氏,以及融入满族的达斡尔族郭贝尔氏,鄂温克族阿噜氏等。侗族郭姓,源出不一。贵州黎平肇兴地区侗族郭姓,由陆姓分出。佤族郭姓,本姓司固。纳西族郭姓,本姓俄文。纳西族之一支摩梭人亦有郭姓。景颇族姓,本姓格劳、郭陆。达斡尔族郭姓,本姓哈力、莫热、满那、郭博勒(郭布勒、郭布罗、果博尔)、郭苏洛、郭戈勒、瓦勒克、塔文浅、洪果尔金、鄂尔根千。锡伯族郭姓,本姓富察氏、高佳氏、郭尔佳氏、郭洛罗(郭罗罗、郭若罗)氏、果尔齐(果尔吉)氏、郭尔佳氏、郭若尔氏、郭尔格氏、霍火齐氏。鄂温克族郭姓,本姓瓜尔佳氏、郭博勒(郭包勒)氏。普米族郭姓,出自普米族古老氏族格母氏族绒喷其扎分支。明初即有此姓。裕固族郭姓,本属巩鄂拉提户族。藏族、苗族、壮族、布依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仫佬族木佬人、羌族、撒拉族、仡佬族、鄂伦春族、东家人(未识别民族)等民族也有郭姓。

0

骆宾王(640—684),义乌(今属浙江)人。字观光。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