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第4版)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 3789字
- 2025-02-28 15:13:46
第八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热水锅炉供热系统形式
(一)高、低温热水系统
热水锅炉根据用户对热介质参数的要求和输送距离等,分为低温热水系统(供回水温度95℃/70℃)和高温水(供水温度110℃/180℃)系统。因为高温水比低温水输送同等水量载热量大,管道运输中,耗电能小,管材耗钢量小,比较经济。但一般需要二次热交换,初投资较高。采取何种系统需作技术经济比较。
(二)主供热管道系统
主供热管道系统包括供水管道系统和回水管道系统,为了供多用户便于集中分配热量和调节控制,在供水和回水管道上分别连接分集水缸。
在供水管道上,应考虑人工放气或自动放气装置,在锅炉热水管出口的垂直管顶端必须装放气阀或集气罐。
在回水主管道上,装置热网循环水泵,在水泵前需安装除污器,以防从热用户带回的杂质破坏循环水泵运行和进入锅炉内。在除污器和水泵间连接定压管(见图4-29)。

图4-29 热水锅炉系统图
1—热水锅炉 2—循环水泵 3—除污器 4—补水定压装置 5—热水采暖用户 6—紧急放水管 7—自来水管 8—分水器 9—安全阀
热水系统的循环加热主要靠循环水泵的强制循环。为防止停电等原因造成突然停泵,使炉水汽化产生严重的汽水撞击现象,在系统的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循环水泵侧安装旁路管,并装止回阀,靠供回水温压差,形成部分水循环。
(2)当自来水压力大于汽化压力时,在循环水泵与锅炉之间的回水管道上接入自来水管,当打开自来水管向锅炉注水时,同时开启锅炉放水管。
(3)通过锅炉热水出口管顶端的放气管排出汽化产生的蒸汽,排气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并引至排水沟。
当热水采暖系统采用质调节(即温度调节)时,为保证通过锅炉的最小水流量,应在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加装一根设有调节阀的连通管,以提高进水温度(见图4-30)。另外,在寒冷地区,当锅炉事故停止运行时,旁通管还可起到外网中水的不间断循环以防止外管冻裂的作用。

图4-30 提高锅炉给水温度的系统示意图
1—锅炉 2—循环水泵 3—集气罐 4—除污器
二、热水系统的定压及补水
热水系统的定压是热源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所谓定压即在热水网系统压力恒定之点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压力恒定之点即为系统定压点,定压点的位置,一般设在热网循环水泵的吸入侧,也可在集水器上。定压点的压力值应根据热水网的水压图要求而定,也可按式(4-128)求出
p=10H+ps+20 (4-128)
式中 p——定压点的压力值(kPa);
H——最高用户充水高度(mH2O);
ps——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kPa),见表4-64;
表4-64 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

20——安全余量(kPa)。
热水网的定压方式很多,但从原理上可归纳为四大类,即:利用补水自身压力定压、利用开式水箱水位定压、利用补水泵定压和利用气体定压,下面介绍各种定压方式的设计要点。
(一)利用软化水或锅炉连续排污定压系统
软化水来自化水车间,锅炉连续排污水来自连续排污扩容器,如果两者的水压能满足热水网的定压压力时,就可以直接接入热网定压点上,进水管上安装电动阀门,并与电接点压力表连通,当定压点压力低于定压值时开启电动阀门补水,达到定压值时自动关闭电动阀门。这种定压方式适用于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小型集中供热系统,因为两者水都未经过除氧,再者排污水流量较小,应核算其流量、压力、连续性等是否能满足要求,见图4-31。

图4-31 用软化水或锅炉连续排污水定压系统
1—集水器 2—除污器 3—热网循环水泵 4—热网加热器 5—分水器 6—安全阀 7—电接点压力表 8—电动阀
(二)利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
开式高位水箱除作为定压外还可容纳水加热后的膨胀量,因为水箱不可能作得太大(约4m3),而安装高度也受到条件限制,空气中的氧会溶入系统水中,只适用于小型供热系统,见图4-32。

图4-32 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
1—开式高位水箱 2—集水器 3—热网循环水泵 4—热网加热器 5—分水器
(三)利用补水泵定压系统
这是目前工程设计中使用较普遍的定压系统,它适用于各种规模、各种水温和各种地形条件的热水网系统。补水泵定压系统也有多种形式,现介绍以下五种形式的补水泵定压系统。
1.用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的补水泵定压系统(见图4-33) 该系统补水加压泵2为间歇运行,补水泵靠电接点压力表3表盘上的触点开关控制。为避免补水泵过于频繁动作,定压点的压力应选择合理的波动范围,见图4-34。

图4-33 用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的补水泵定压系统
1—补水箱 2—补水加压泵 3—电接点压力表 4—集水器 5—分水器 6—热网循环水泵 7—热网加热器 8—电接点压力表 9—电动阀 10—安全阀

图4-34 定压系统的水压图
当系统失水时,热网回水压力降至H′A时水泵起动补水,当压力上升至HA时,补水泵停止工作,这样保持热网循环水泵入口压力波动在H′A~HA之间,通常取H′A~HA之间的波动范围为5m左右,过大会使热网压力过高,过小使水泵起停频繁,取5m比较适中。这种系统用电动阀9和安全阀10作为安全装置。电动阀由电接点压力表8控制,电动阀的开阀压力为高出安装处最高工作压力0.05MPa,而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高于电动阀的开启压力0.02MPa。
该系统最为简单,运行可靠,适用于小型供热系统。
2.用压力调节阀控制补水泵的定压系统(见图4-35) 该系统补水泵连续工作,当热网失水少于补水泵水量时,系统压力升高,压力调节阀3自动开启,使一部分水回流至软水箱,以维持系统压力恒定。当热网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时手动关闭截止阀4,系统仍能正常补水。安全阀9作为安全泄水用。

图4-35 用压力调节阀控制补水泵的定压系统
1—软水贮存箱 2—补水泵 3—压力调节阀 4—截止阀 5—热网循环水泵 6—热源(锅炉或热网加热器) 7—集水器 8—分水器 9—安全阀
3.采用自动稳压补水装置的定压系统(见图4-36) 其工作原理是在开始运行时,气体定压罐充水,压缩罐内气体,使系统压力维持在p1状态,随系统水温升高体积膨胀,使水位升高达到最高时,压力升高至p2,系统运行中定压点压力维持在p1~p2之间。当水位再上升,压力继续上升时,自动开启溢流阀把水排入补水箱,待压力恢复后溢流阀自动关闭。当运行中因系统失水使罐达到最低水位时,则由电接点压力表控制补水泵起动补水,至最高水位时停泵。罐内的补气量,也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

图4-36 自动稳压补水装置的定压系统
1—气体定压罐 2—补水泵 3—自动补气装置 4—溢流阀 5—电控柜 6—电接点压力表 7—自动排气阀 8—安全阀 9—补水箱 10—集水器 11—热网循环水泵 12—热源 13—分水器 14—除污器
该系统优点是能保持定压值在给定范围内,能吸纳膨胀水量,能防止系统中不汽化、不倒空和缓冲系统中的水击产生。
4.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系统(见图4-37) 根据安装在定压点的压力传感器,反馈压力值控制变频水泵的流量,如果超过给定压力值,水泵自动停机,再超压靠安全阀泄水。

图4-37 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系统
1—补给水箱 2—补给水泵 3—水位控制器 4—变频控制柜 5—压力传感器 6—安全阀 7—集水器 8—分水器 9—循环水泵 10—热源(热网加热器或锅炉)
该系统与常用补水泵相比节省电能,运行管理方便,系统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控制(变频控制柜可切换),是很有前途的定压方式。
5.可调压补水泵的定压系统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原理相同,不同之处是有两个压力设定值,当热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为热网系统的静压值р1,第二个是循环泵运行时定压点的压力p2,这样可降低系统定压点的压力值,使热网系统运行时的动水压曲线降低,而不用系统静水压曲线作为系统定压点的压力,这对供热工程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见图4-38。
从图4-39可看出,在运行时可调压补水泵定压系统,比其他补水泵定压系统可降低运行压力Δp=p1-p2。

图4-38 可调压补水泵定压系统
1—补水箱 2—补水泵 3—补水泵电控箱 4—压力传感器 5—热网循环水泵电控箱 6—热网循环水泵停止时用的安全阀 7—热网循环水泵正常运行时用的安全阀 8—热网循环水泵 9—热源 10—集水器 11—分水器
为防系统超压事故,根据两个定压值由两只安全阀控制泄水。
(四)气体定压方式
气体定压主要分氮气、空气、蒸汽定压。
1.氮气定压 氮气定压有恒压式和变压式氮气定压系统。
(1)恒压式氮气定压系统。恒压式氮气定压系统的原理:热水膨胀时,将恒压罐内氮气挤压进入低压氮气贮气罐内,再由压缩机压入高压罐内,当系统失水热水收缩时,氮气供给阀开启由高压贮气罐向恒压罐内送去氮气。氮气不足时由氮气瓶供给,使恒压罐内压力保持一定值,见图4-40。

图4-40 恒压式氮气定压系统
1—恒压膨胀罐 2—氮气供给控制阀 3—低压氮气罐 4—压缩机 5—高压氮气罐 6—氮气瓶 7—循环水泵 8—最小气体空间

图4-39 可调压补水泵定压系统的水压图
1—采用不可调压补水泵定压时的水压图 2—采用可调压补水泵定压时的水压图
(2)变压式氮气定压系统。变压式系统工作原理:当水加热膨胀时,氮气罐内的氮气被压缩,热网系统压力增加,当系统失水体积收缩时,罐内压力降低,使系统压力保持在一定波动范围内运行,这种波动是允许的,但最低压力应高于高温水的汽化压力,见图4-41。

图4-41 变压式氮气定压系统
1—氮气瓶 2—压力调节阀 3—循环水泵 4—恒压膨胀罐 5—安全阀 6—热源
该系统运行可靠,但系统复杂需备用氮气瓶,一般在高温水热网系统中使用。
2.蒸汽定压系统 气体定压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采用气体的性质不同,不再详细介绍。
(五)补水泵的选择
(1)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系统补水量和事故补水量等因素确定,宜取热网系统正常补水量的4~5倍。
(2)补水泵一般选两台,互为联锁,一台备用。
(3)补水泵出口压力,为补水点处压力再加30~50kPa,补水定压点压力根据热网水压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