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古一吻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浪漫离奇的故事。

一支由12人组成的欧洲探险队,进入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行探险和考察,已经15天了。根据留存的食物和饮用水量,队长李斯特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明天踏上返回的征程。

蒂娜是这支“多国部队”中唯一的女性。她深深地爱着亚瑟,亚瑟也一刻离不开她。蒂娜是在探险队临出发前和亚瑟一道说服了队长,才被特许随队探险的。一路上,她尽管吃了不少苦,身上满是摔打的伤痕,裸露的双臂和脸庞也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脱了一层皮,但她却乐呵呵地对大伙说:“这次探险真是不虚此行,既增长了见识,也磨炼了斗志。”经过磨难的人更懂得珍惜生活,她和亚瑟在途中就已商量好,此次探险回家后,两人就热热闹闹地举行婚礼。

当晚的宿营地选在了一个冷火山口附近。帐篷搭建好后,还余下整整一个下午,李斯特嘱咐队员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整休整,或就近分散自由活动。亚瑟带着蒂娜一道往东南方向漫步而行,观察周围的地物、地貌,不时停下脚步写观察日记。一会儿,一阵大风突然刮起,沙丘上的浮沙开始移动,不断有沙粒扑面而来,眼前已是灰蒙蒙的一片,蒂娜不由得裹紧了衣衫,缩了缩身子。亚瑟赶紧拉着蒂娜的手,两人不约而同地用手遮挡眼帘,向大风吹来的西北方向看去:嗬,可不得了,只见天边已是黑压压的一片,有如千军万马向他们奔来。此时听得队长李斯特在高声叫喊:“快快快!一场大风暴就要到来,队员们赶快回到宿营地,保护好我们的器材和饮水!”其实,还没等队长发出命令,富有沙漠探险经验的队员们已感知到即将到来的风暴,早已开始往回赶。此时,沙石打在队员们的身上,大风把队员们的衣服鼓成了一张张帆,队员们行走已十分困难。

大家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汇聚到了一起,又一阵更猛烈的大风袭来,气势十分骇人,李斯特赶紧招呼大家:“手拉着手,卧倒,聚成一团!”此时单个的人根本不能在风暴中站立,要想逆风移动更是难上加难。队员们紧紧地手挽着手,趴在地上,缓缓地挪动着身子,集聚在一块,才没让猛烈的大风把他们掀上天。

这次特大风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罡风的鞭子抽打着他们的身体,沙石的利嘴咬啮着他们的筋骨,天空像奔跑着千万头猛兽,耳畔有如山呼海啸般的嘶鸣。队员们的身体已经被击打得生生作痛,口耳眼鼻里已经塞满了沙粒,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挪动一下身体,让覆盖在身上的沙石往下抖落掉,不然就有被沙石掩埋的可能。队员们咬着牙,忍受着肆虐的风暴折磨。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终于过去,队员们赶紧站了起来,顾不得满身的泥沙,蹒跚着麻木的腿脚,一齐向着宿营地跑去。

来到先前的宿营地,大伙不禁一惊,一个个都傻了眼: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已荡然无存!不仅没了帐篷,连所有的器材和设备都没了踪影!蒂娜急得哭了起来。面对此情此景,队员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在这赤地千里的沙漠腹地,没有了饮水和对外联络的通信器材,就等于陷入了死亡的绝境。李斯特的心情更是沉重,思索片刻,他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决定:一部分队员沿着风暴卷走的方向去寻找,一部分队员就地挖掘,只要能找回水箱或是通信器材中的任何一种,他们就有希望逃离死神。

几个小时后,出外寻找的队员无望而归;原地挖掘的队员终于挖出了先前留存的3个水箱,可这3个水箱都已被风暴裹挟的石块击得千疮百孔,里面竟然一滴水也没留下!同时找到了几个通信器材上的零件,却已被严重毁坏,什么用处也没有了。

最后的一点逃生希望都已经破灭。在这生死攸关的严重时刻,李斯特神情严肃地召集上全体队员,商量决定探险队何去何从的大事。李斯特首先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主张就地待援。他分析道,撒哈拉大沙漠有906万平方公里,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沙漠的“纵深腹地”,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突围,在缺水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等待总部救援是最好的解救办法。克里沙等几名身强力壮的队员则不同意原地待援的主张,称这是消极的坐以待毙,是这支勇敢的探险队应该摒弃的。克里沙说,我们朝着沙漠外围跋涉,说不定在途中就能遇到救援队,这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再说,站着死也强于躺着生。李斯特反驳道:“以906万平方公里广袤的沙漠,且是一个盆地连着一个盆地,地形这么复杂,要与救援队相遇,犹如浩瀚的大海里要让两条互相没有联系的小鱼碰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家要明白,在完全缺水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极限是150个小时,那还是指在湿润的矿井或是高楼的废墟里。我们现在处的是干燥高热的沙漠,如是顶着日头长途跋涉,体内水分就会消耗更大,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渴死。我们只有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延长生命,等待救援,这才是最现实和最科学的!”

争来争去,双方意见始终得不到统一,最后李斯特只好做出这样的决定:由克里沙带着2名队员向着救援队可能来的东北方向前进,他领着余下的8名队员就地等待总部救援。李斯特嘱咐大家,此时此刻应做好两手准备,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要交代的事写成遗嘱留在身上,以备不测。大家都心情沉重地默默做着这一切。留在原地待援的队员为了让救援队能尽快地发现他们,就将火山口的石块搬来,在一块较为平坦的沙漠上摆上了巨大的“SOS”呼救信号。

没有继续收到探险队发出联络信号的总部,觉得情况异常,立即派出了救援搜索队。

5天后,救援人员几经周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倒卧在冷火山口附近的探险队员。救援队发现,探险队员每人都挖了一个小坑,半个身子埋在了沙坑里,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救援队员赶紧向倒卧的探险队员扑去,先刨出一人,一检查体征,已经死去多时,遗体失水现象十分严重。再刨出其他队员,也都是早已停止了呼吸。救援队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共在火山口附近找到了7具遗体。同时传来了另一支救援搜索队的消息,他们也发现了另外3名探险队员的遗体,从遗体的失水状况看,这3名队员确实先于留守在火山口的7人干渴而死。

后来,救援队又在稍远的地方找到了亚瑟和蒂娜的遗体。与其他队员不同的是,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肩靠着肩,头挨着头,嘴对着嘴,热烈而又深情地亲吻着,犹如一对庄严而又神圣的爱神。一对情侣,忠贞相爱,至死都不分离,这是多么崇高而又伟大的爱情!在场的所有救援人员,无不对这对生死不渝的情侣肃然起敬,他们都低下头来,默默地向亚瑟和蒂娜的遗体表达哀思和敬意。

当救援队员抬起他们的遗体往担架上放时,发觉他们的身体还是软软的,有个队员突然发现蒂娜的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他不由惊呼了起来:“他们还活着!他们没死!”

经过一番抢救,亚瑟和蒂娜都活过来了!

一对情侣相拥相吻在高热的沙漠中,历经5天5夜居然大难不死,这不能不说是个生命的奇迹。事后,一名记者采访了这对情侣,问他们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亚瑟淡淡一笑:“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死在一起,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蒂娜回答说:“倚靠在亚瑟宽广的胸怀里,与他深情地亲吻着,就像徜徉在一片浓荫里,我就觉得死亡也都变得无所畏惧!”

他们带着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媒体上公布后,立刻在社会上激起了极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大家特别感兴趣的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其他探险队员都已干渴而死,为什么这对热吻着的情侣能够得以生存?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

社会学家说,是崇高的爱情给了这对情侣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了他们身体内超凡的耐渴潜能,他们才得以大难不死。医学科学家则说,不是“爱情的力量”,而是他们的“相互近面呼吸”方式,由于是嘴对嘴、鼻对鼻的呼吸,彼此吸进的都是对方呼出的湿润空气,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消耗,延续了生命。

究竟是“爱情的力量”拯救了这对情侣呢,还是科学的“相互近面呼吸”法使他们绝处逢生?两种观点,各竖各的旗,各说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统观全局,吸纳各家合理的成分,提炼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是他们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让他们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无意中创造了这种科学的“相互近面呼吸”法,是爱情和科学相结合使他们绝处逢生!施一热吻而救下两条鲜活的生命,这真称得上是在绝境中创造生命奇迹的千古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