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德报怨救人
(一)“扫叶庄”与“踏雪斋”杏林传闻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他齐名的名医叫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叶、薛二位既是同乡,又是好朋友,两家住得也很近。
有个更夫患水肿病,求薛氏诊治,薛雪认为该患者已病入膏肓,便推辞未治。更夫回家时,晕倒在路旁。正巧被叶天士发现,经过认真诊查,他认为该病是因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而成,经精心调治后病愈。更夫将此事告知众人,一时间城里人人皆晓。
薛雪得知后,对叶天士又嫉妒又恼火,深感体面有失,声誉受毁,遂决定与叶天士比个雌雄,以挽回面子。为此,自名所居为“扫叶庄”,并手书匾额悬挂门首。此事被叶天士得知,极为愤怒,本来二人就互不相让,此时更是怒火上冲,立即应战,草书横匾“踏雪斋”于书斋门首,以表对薛雪绝不示弱。
正在两者跃跃欲试,准备争个高低的时候,叶天士的老母忽然病倒,虽经天士精心医治,仍不见好转,叶天士深为焦虑。薛雪的弟弟与叶天士平日要好,便将叶母的病情告诉了薛雪,薛雪详知病情后,认为其病毒阳明经证,非重用白虎汤不能扑灭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须用至二斤方能奏效。薛弟将哥哥的意见告知叶天士,叶天士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剂白虎汤,服后果然病痊。
事后,叶天士非常佩服薛雪的医术,便将往日的积怨一抛,主动登门拜访薛雪,薛雪备受感动,深感内疚,当即摘下“扫叶庄”那块横匾,表示了歉意。
从此,两位名家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同为祖国医学的温病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以德报怨治小儿
在明代嘉靖辛丑年(公元1541年)间,罗田县富绅胡元溪有个4岁的儿子于农历二月间患咳嗽,急于请儿科医生诊治。
因胡、万两家有宿怨。所以胡元溪故意不请万密斋,只请其他医生诊治。先后换了好几个医生,非但未能治愈,病情反而恶化。到了秋季,不但咳嗽加重,而且“痰血并来”。到了农历九月间,病势更为严重,已经到了危急状态。实在不得已,胡元溪这才决定请万密斋(万全)给儿子看病。事前还专为此事求神卜卦,直到得了吉祥之卦,这才来请万密斋。万密斋虽然对胡元溪很反感,相处很别扭,但他认为此时抢救小儿性命最为要紧,其他均不宜计较,应当胸怀宽广地对待此事。他说:“我只一心想着这孩子的性命,便不记宿怨了。”于是立即前往胡家诊治。

万密斋对胡家孩子进行了详细的诊查,又查看了前面几个医生所开的处方。确认是由于误治导致病情加重。本来春季应当抑肝补脾,以滋肺之化源,而医生却误用了泻肺的方法;夏季应当清心养肺,治以寒凉,而医生又误用了温热之药治疗。现今时值九月,乃深秋时节,必须要用清金降火润肺凉血的方药治疗,而且非三五十剂不能奏效。于是,万密斋对胡元溪说:“你孩子的病,是肺有虚火,所幸已过了深秋,现肺金旺故可以治好。但需一个月才能成功。”胡元溪却说:“怎么要这么长时间呢?”万密斋耐心地解释说,病已经拖了半年多时间,迁延日久,三五天是无法治好的。胡元溪终究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万密斋给胡家孩子开了一个处方,名为清肺降火茅根汤。其组成药物是: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桔梗、生甘草、陈皮(去白)、枳壳、阿胶、黄芩、苏叶等水煎,取白茅根汁和饮之。五剂后,咳减十分之七,口鼻之血已止。胡元溪却嫌好得太慢,他怀疑万密斋不肯全力以赴地下功夫治疗。又改请新的医生万绍前来诊治。
有人对万密斋说,胡家既然不信任你,你从此即可以撒手不管了。万密斋却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不照我的方法治疗,就没救了。我去之后,他再也不会来请我了,若误治了这个孩子。虽然不是我杀的,可也算是我的过失啊。”他决定留下来看新的医生万绍怎样处方,若处方对症则放心离去,如药方不妥就会提出修改意见。万密斋果然发现万绍所开处方很不对症,当即提出修改意见,万绍却拒不接受。胡元溪也帮腔说这是秘方,不必修改,并且怀疑万密斋是在嫉妒同行。万密斋说:“我是为这孩子担忧,并不是嫉妒。”万密斋不无忧虑地摸着小儿的头说:“(此药)且少吃些,可怜这病若是再加剧下去便没救了。”说罢,他就回去了。

胡家小儿吃了万绍所开处的方药之后。咳嗽复发,而且气促吐血,病势陡然危重起来。孩子哭着说:“我吃万密斋先生的药好些。爷请这人来,是要毒死我啊!”胡元溪的妻子大骂丈夫愚蠢固执,不该辞退万密斋而另请他人。胡元溪到了此时才感到后悔不已,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前往向万密斋求治。
其时,万密斋正在朋友家饮酒已经大醉,胡元溪只好赶到那里等待,直至夜半万密斋才酒醒,胡元溪一边检讨,一边恳请万密斋再次出诊。万密斋长叹一声说:“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后悔。要我调治,必须去掉嫌疑心。以一个月为期。”万密斋重新来到胡家,胡元溪的妻子当即取出白银五十两做酬金,并说待孩子痊愈后再付白银五十两作为酬谢。万密斋说:“只要信我用我,让我集中精力治好了病,不在谢金多少。”万密斋仍然开出清肺降火茅根汤予以加减化裁而治,效果良好。仅仅历时17天就将胡家小儿治愈了。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密斋不但医术十分精湛,而且医德非常高尚,至今仍值得人们效法和学习。
(三)以医德感化强盗
马培之的家乡附近有一个强盗,骚扰乡民,作恶多端。有一次,这个强盗右手中指被人砍伤致感染,手掌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病势危笃。请了几位郎中医治,都没有见到效果。乡人闻知,拍手称快,称其恶有恶报。
强盗派人央求马培之救治,马培之认为,医有医德,人有人道,视死不救,有悖医道,遂毅然前往。经马培之的诊治,几天后强盗手指完好如初。马培之就医论医,由医及道。对强盗说:“你的病乃‘掌心毒’,祸因嗜食膏粱厚味,贪淫纵欲,先亏其本,复因外伤染上邪毒,使病势炽热。此后需防复发,发则难治,于今宜清心寡欲,与人为善,多积阴德,必有善果。此功德非医辈所能及,望壮士自重。”
从此,强盗把他当成救命恩人,甚为敬重,并在马培之的引导下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