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景生情:几代香港人的生活记忆
- 郑宝鸿
- 505字
- 2025-02-22 10:42:47
洗太平地
於二十世紀初開始,為防止疫症,當局強制為各民居進行薰洗,期間所有住客要離開居所。後來演變為「洗太平地」。潔淨局(後來的市政局)在街上放置儲有消毒藥水的水箱,居民要將家具及床板等放入浸洗。潔淨局人員又在樓層及房間的牆壁「掃(髹)灰水」(後被形容作女士「搽粉」)。
「洗太平地」往往要折騰一兩天,令居民大受困擾,一九五四年因水荒而停止,後於一九五五年由市政局副主席鄧炳輝醫生宣佈正式廢除。
為檢測疫症源頭和疫地,當局於一九○九年起,在各街頭的電燈杆懸掛「棄鼠箱」,收集死鼠作檢驗,直到一九六○年代中才取消。此為以「電燈杉老鼠箱」形容一高一矮之情侶的源起。

一九一三年,上環干諾道西二十號B的平安旅店,門前置一大鐵缸,供作家具的清洗和消毒。左方為上環街市(西港城)所在。

跑馬地摩理臣山道,約一九一八年。左中部可見一布篷雙層電車,是沿水路進出跑馬地愉園遊樂場的。右方有人在樹下乘涼的三角坪現為金龍雕塑所在。落成於十九世紀中的兩層高樓宇為跑馬地區的特色。左方街燈旁,位於摩理臣山腳的樓宇,街燈杉(柱)上懸掛一收集死鼠以追蹤疫症的「老鼠箱」。由此衍生一「電燈(實為煤氣燈)杉掛老鼠箱」,是用作形容「一高一矮情侶」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