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神之间:创意服装设计
- 要彬
- 1272字
- 2025-02-17 15:32:01
以创意之名
所谓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汉代王充所著《论衡·超奇》中曾记载:“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道:“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夯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郭沫若《鼎》中言:“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的创意和风格上,应该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自古有之且延续至今的创意概念始终强调的是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构思。
概念清楚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路径,按今人的理解是一种通过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挖掘?这让我联想到现代人所熟悉并推崇的创意思维策略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该方法是由美国人奧斯本(Osborn)于1937年所倡导,它强调集体思考、互相激发,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与之异曲同工的是本书立意之初就是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同时其中的内容亦是头脑风暴的结果,这刚好契合了创意之本意。本书的目的是挖掘出一条创意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设好指示牌。
没有多余的说教,并让你在沿途看“风景”的同时悟出一些道理。开悟与自悟同等重要,就如同讲授与自学,这种配置于现代社会最优。这同时也是“古老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优化问题,结构优化好了就能胜人一筹。在教学中总是喜欢强调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款式色彩的关键性等等,却很少考虑到思维模式的创新性,其实这才是教授服装设计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本书的撰写就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定式,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视角和执行力去触碰思维,让思维蜕变。
创意思维的养成,似泼墨大师在一片虚白之上任笔墨飞舞游走,黑白浓淡之间的片片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与意境,意象形态的虚幻与物象形态的现实默契交融,形成一连串的思维爆破反应,即天马行空的漫游、无限素材的整合、矛盾元素的嫁接等,其创意性了然于目,表达胸有成竹。纵观服饰艺术发展进程,古往今来,时尚流行产生,必然得益于创意思维。当某一风格大范围流行开来,与之相反的另一风格正在悄然升起,正是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创意思维,不断缔造出绵延不绝的服饰繁华。
“灵感与判断”“形态与主题”“细节与品质”“风格与映射”“质感与纹章”,这不是简单的词语罗列,更是一整套设计路径的组织与调配,它既是纵向的逻辑又是横向的延展。这种纵横的观念是做好创意设计的基本思维模式。同时关于设计方法,还应该诚恳地告诉读者,创意的方法并不排斥旧元素的重新应用,进而形成新元素;或是把已知的、原有的元素打乱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解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未知的、全新的元素。创意不是冒出来的,是学出来的,是将有效的逻辑环流添加内容之后的一种呈现。
于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习的内容多了,文化积淀厚了,将知识无限添加到创意的“纵横架”上,就会发现,广袤的沃土正等待读者去挖掘并将逐渐扩大延伸。以创意之名,学无止境,将会相伴人生,受益良多!
要彬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