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张蛮子不会答应的。”
化缘跑了一天的白少和郑大山刚回来,便看到宋不言坐在屋外的破石桌旁拿着书看得出神,石桌上放着他们的全部身家-应该是昨天之前的全部身家。
“他答应了。”看得入神的宋不言眼睛没有离开书,回答道。
白少和郑大山互相看了一眼,疑惑的看着钱袋,白少上前拿起钱袋打开看了一眼,说道:“那这银子是怎么回事?”
见他清早拿去的三十两银子原封未动的放在桌子上,以张蛮子见了银子就像狗见了翔的贪婪禀性,不会不收。
难道是小言和张蛮子还没有谈到银子这儿,就谈崩了吗?
“没事,今天得了不少银子,他嫌少的话,小言你明天再多拿几十两去试试。”郑大山将布袋往石桌上一放,笑得很开心。
今天他和白少去了四户人家,这几家以前和白家关系匪浅,宋不言让他和白少从这几家开始,结果真的和小言说的一样。
白少登门求助,有两家请他们进去后,主家便送上一封银子,剩下的两家连门都没进,管事的就出来送银子,像是做梦一样!
宋不言放下书,说道:“张蛮子答应了,不过还有些手尾要处理。”
在白少和郑大山求知的目光下,宋不言只好将事情简单的对他们陈述解释了一下。
拔香和跳槽的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前置条件不同罢了,跳槽基本没什么硬性的前置条件,但拔香就要麻烦的多。
入了字号插了香,上了字号的名册,一般情况下,只要字号不倒,一辈子就是这个字号的人,各行因情况不同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差别不是大。
在抚水城,入字号,对于最底层的那些人来说,虽然各有利弊,但对很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是利大于弊。
譬如苏青青,如果他爹不是字号里的人,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她孤身一个弱女子,没有字号里的叔伯照应,在这种环境里是很难保存自己的。
尽管这样,还是很多麻烦找上来,最后嫁给了一个码头小管事,这小管事也是码头某个字号的人,这样,苏青青才算是安稳了下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不仅仅说的是律法,对抚水城这样的地方来说,秩序比律法更重要。
什么是秩序?
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情,守好自己的位置和本份,做头的就要有把头做好,做尾的也要把尾做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当然,各字号都有各自不同的上升通道,插香有引路人和进门红包,拔香要头面人物抬过桥和谢退银子,其中精彩一言难尽。
宋不言的引路人就是张蛮子本人,而白少的引路人是宋不言,现在他们想要拔香自立门户,并不违反江湖规矩,拔香封银也能商量。
找合适的人来抬过桥虽然点麻烦,对宋不言和白少来说反倒是最简单的事情,怎么说白家以前也是一个字号,有交情的人不要太多。
让他们出几两银子不好说,但是请他们去做嘉宾一般都会乐意,毕竟能做嘉宾,就证明自己不是无名之辈,还能添点名气,何乐而不为!
但是以猛虎堂现在的牌面,只要张蛮子不开口,那他们很难在抚水城立足。
更别说张蛮子非良善之辈,宋不言和白少敢不守规矩,哪天不明不白的死了都不知道。
宋不言敢去和张蛮子直接谈,就是希望张蛮子能开口放人,这样会省掉很多麻烦,他也不是傻子,自然有把握和依仗、
在与卓清越重逢之后,虽说实际他本人和以前一样,但他心理上有了自保的依仗,只要张蛮子不暴起伤人,他就不用太担心。
最主要的是,他知道张蛮子立字号之后,最头痛的其实还不是缺银子,而是缺少江湖认同和名气,大把的银子花出去,都是为了这个。
所以一开始,他便很坦诚的将自己和白少准备逃离抚水城的事情告诉张蛮子,表明决心!
接着,马上又将以前和白家有香火情的几个字号赠银之事说出,张蛮子自然会有一点点顾忌,不会让他话都没说完便收拾他。
当然,就凭这些,还不足够让张蛮子松口,宋不言看他面带嘲笑的样子就知道。
但最后他的一番话让张蛮子改变了主意。
“白家武馆经营数十年,城东赵家、王家,城北张家、陈家、城西关家等,听闻白少欲背井离乡为一盐丁,多有赠银,并良言相劝,望其重振家声,白少感慨不已,可身无长物无以回报,思前想后,只能持锦旗以礼赠之,表感恩之心。”
“锦旗用上等布料,红底黄须边,裱金字:或‘积善之家’或‘义薄云天’或‘绨袍之义’等,我和白少想好了,唯觉年少,就此送去不免显得过于轻薄了些,便想请堂主携我等前去,以示郑重。”
张蛮子先是嗤之以鼻,接着若有所思,最后欣喜不已。
他立字号以后,为获得各方认可而头痛;但是,人家和你没交情可说,没利益可言,再加上你名声不太好,不认你这杂碎铺一般的字号有什么问题?
他也不是没想过找个金主或有背景的势力来撑他,可是一来没门路,找不到梯子可以爬。
二来以前的名声不好,现在也不怎么样,爬上去人家看不上那三瓜两枣还嫌脏。
三来他自己也不太想做看门狗,容易被宰来吃肉!
说到底,立足时间短,没有几家有交情,身份也不对等。
不过人情嘛,需要一来二去,有来有往,立字号以来,天天迎来送往,想尽办法寻些由头去摆酒请客,就是为了慢慢的建立交情,但这是个水磨工夫,短时间内难见疗效。
多年的底层生活,张蛮子对这些事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眉开眼笑的对宋不言表示很愿意帮这个忙,宋不言又说既然要送,不如就大张旗鼓的送,这样才显诚意。
张蛮子当即承诺,锦旗和鼓乐一应杂事由他一手包办!
宋不言说这不太好意思,因为他和白少算了下,有三十多户要送,这样太破费了。
张蛮子激动的站起来,把胸口拍的“喯喯”响,说对这些义薄云天的人家素来钦佩的很,此等人家必定要好好结交一番,尽管来,不怕多,就怕少。
两人就落款、锦旗样式大小、鼓队规模等,展开了详细讨论并交换了意见;张蛮子第一次留了宋不言的饭,还喝了点酒。
最后,张蛮子代表‘猛虎堂’,对白少重振家业的想法表示支持,并将宋不言拿过去的银子退给了宋不言,说这两天互相抓点紧,一定把此事办好,办出气势。
“就这...简单?”两人目瞪口呆。
“给他们想要的,帮他们解决麻烦,就这么简单。”宋不言左手手指在石桌上的书上,随意不停的轻轻敲击。
“什么都没有出,就解决了一件大事,漂亮!”白少很兴奋,口水随着‘漂’字飞出一片。
“还得了不少银子呢,今天快二百两了,还有那么多家,到时候不怕得有上千两...够吃几年了!”郑大山坐到白少旁边,也很兴奋的说道。
宋不言笑道:“你们今天去的那几家都是精心挑选的,他们总会有所表示,毕竟和白家的交情不浅,何况还有赵家珠玉在前嘛;后面的那些关系不太深的就不好说了,不过等送完这几家的锦旗后,我想他们多多少少总会给点。”
说完看着白少,对他说道:“等张蛮子准备好了,你还需要去一家家送锦旗,这件事做完,才算是还了人情,结束麻烦。”
郑大山有点不明白,问道:“那锦旗有那么厉害?”
“如果我爷爷还在,有故人求助上门,定然会帮一把...我是说我爷爷啊,别人就不一定了。”白少对郑大山说到。
郑大山点点头同意白少说的,他自己就是被白老爷子收留的。
“得助之人渡过难关,事后和城内另一字号的当家人吹锣打鼓送来一面‘德高望重’的锦旗,落款清楚,你说我爷爷会不会很高兴,并与那送旗来的当家人结交一番。”
郑大山又点了点头。
“是啊,我爷爷肯定很高兴,必定会将锦旗好好保存...要是我,便会将其挂于厅堂之中,自门而入,自窗而过者得窥,岂不快活...”白少说着说着不知想到了什么,说到这便停了下来。
见白少情绪不高,宋不言转开话题,说道:“大山,明天去找几个帮工过来,把宅院清理一下,把西边那房子的大梁换掉,大门好好修整一下,里面怎么弄,我到时候跟匠人师傅说。”
一阵交待后,又指了指院中几颗树,“把这几株留下来,其它的让你们看着办。”
白少回过神来,说道:“这两日也要拾掇拾掇一下自己,明天便去把身上这行头换一换吧。”
“到饭点了,吃啥?”
郑大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不忘初心的伙伴,宋不言只能叹喟一声,打趣道:“除了吃,你还有什么技能?”
“既能吃,还能睡啊!”
毫无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