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如今初识这世界(1)

卓清越左手在虚空中抚弄着清风,一只蝴蝶在手掌上方翩翩起舞,蝴蝶却好像没有察觉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这世间并非你想的那般模样。”

“哪般模样?”

收回手掌,蝴蝶飞向旁边的野花丛中,她握住宋不言的手,一股气息沿着他的手臂经脉缓缓而行。

“引气。”

“啊?”

“没看书吗?”卓清越微微皱眉。

“呃...我说看了你信不?”宋不言确实看了,只是没怎么记。

这让他有点不好意思,还有点...恼火,招呼都不打一个,一点也不礼貌有没有,突然来这么搞,让自己都来不及掩饰不学无术的本性和朽木的资质。

看她眉头都打结了,自己还是假装配合一下吧。

说来也怪,宋不言放松下来后,那道越来越慢的气息,似乎前进的阻力减少了不少,而宋不言本已忘记的书上的内容开始浮现在脑海中:人有天罡,在身为机目...斩关开窍,灵子充盈...与道合真...

渐渐的,胸腹之中生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微弱到几乎感觉不到存在。

不知过了多久,这道气息慢慢的变得清晰起来,开始本能的、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靠近那道不属于自身的气息。

那道气息很温和的接受了宋不言自身的气息的检察试探,并试图主动融入他的气息之中。

“轰!”两股气息相融的刹那,宋不言脑中一震,不知什么时候闭上的眼睛一下了睁开来,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眼前的景象变得玄妙无比,似近实远,似慢实快,蝴蝶的翅膀每一次扇动都变得清晰缓慢;耳中传来远处地低下的虫鸣,鸟的叫声,树木的婆娑声交织而不杂乱;每一寸皮肤都能感受到风是怎么经过的...

再看向卓清越,令人沉醉!

卓清越松开手,失去支撑的微弱气息也随之消失,宋不言眼前的景色忽然崩塌,让他很不适,惊问道:“这是什么!”

“入微!”卓清越淡淡的说道。

“什么是入微?”虽然对一些事情有些猜测,但刚才的经历还是让宋不言心里翻起了惊涛骇浪,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刚才便是入微。”

“这倒底算怎么回事?你给我讲清楚!”惊讶退散,宋不言大恼,难道自己这十年的经历什么也不是?在这世间白活了十年?

“嗯?”卓清越瞄了他一眼。

“呃...我是说...你十年前怎么不告诉我。”宋不言脖子一缩,轻声解释,顿了顿,又大气的说道:“不过已经过去十年了,算了,我也懒得和你计较...快给我讲讲。”

见他这幅疲怠样子,卓清越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从哪里讲起,这世间你已经知道的和容易知道的我就不说了,说点你可能不知道的吧,毕竟进了山门。”

宋不言脸色一正,心里翻了个白眼,暗道:原来你还知道自己有义务的哈。

“世间生灵亿万,多是随波逐流,期间也涌现不少人杰,或改朝换代统管万民,或著书立卷以传万世,或点石成金聚家财万贯;还有一些人,感悟天道人道,以期能得窥天机...”

卓清越一脸恬静,娓娓而言语气淡然,宋不言听得是心潮澎湃,目瞪口呆,仿佛另一幅绝然不同的历史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远古至今千万年下来,耗损无数前辈的生命和智慧,终于渐渐被他们踏出一条羊肠小道,虽然看上去还远未到达那迷雾般的尽头,但终归是到了迷雾所在。

有众多前辈高人历经千万年打磨,留下了攀登的法门;也有惊才绝艳之辈自证其道,另创神通,期间也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直到七百多年前,如同春风吹过,刹那间野草闲花尽皆开放,形成了现在的八大山门,之后七百年间平静如水,再无人闪耀世间。

“自在观众生,掩月入红尘;

草堂风自来,西丽无不同。

太初丹壶经,梵音往生辰;

弈剑万物开,顾氏拥半城。”

宋不言越听脸上越精彩,来到这世界苟了十年,今天才向他揭开了一角神秘的面纱。

这八句话,每句话前两个字代表这世间最顶尖的八个山门,分别是陈知白所在的自在山庄,偷袭卓清越的景平生出自掩月楼,和卓清越所在的韵墨草堂,西丽岛、太初庵、梵音寺、弈剑阁、顾半城。

后三个字则代表这家的立派功法或特点。

当然,还有一个澜皇,不过只知他是沙场证道,还没有功法描述。

经过卓清越的一番解说讲述后,在宋不言看来,那八家加上澜皇就是这世间最顶尖的九大字号,在世间有着超然于外的地位。

本来在七百多年前,还未覆灭的大一统蔡国只有三大字号:自在山庄、韵墨草堂、太梵庙。

后来忽如一夜春风至,自在山庄一个叫叶央的男人,离开了自在山庄创建弈剑阁,韵墨草堂一个叫苏墨离的女子,弃草堂居于西丽岛。

太梵庙一分为二为太初庵和梵音寺。

掩月楼和顾氏也在那个时代崛起,开派祖师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掩月楼是一个风尘女子所创,而顾氏一族兴盛是由一个商贾而起。

各山门都有自身的独到之处,且因人而异,像草堂和西丽岛,功法同出一脉,虽说如此,也只是在前期相似,证道之后自然各不相同,何况几百年下来,有些细微处经过演变,也有所变化。

世间亿兆生灵,大多无修行资质,有一小撮人或许有资质,但无法感知天地之道也是枉然,只有身具资质者,又得修者引路,方可得入山门修行。

从这方面看来,宋不言无疑是幸运的。

而卓清越带他领略的,便是韵墨草堂功法的第一境“入微”,第二境“炁意升”,她现在便是这一境;第三境“随心意”,因为被袭受伤从这一境跌落;第四境“风自来”,第五境“上莲台”。

其他几家也大致相同,不过叫法称呼不一样罢了,统称分为第一层“入境”、第二层“闻道”、第三层“证道”、第四层“合道”、第五层“莲台”,共五境。

直至近三十年,好似春风又起,澜皇,陈知白,叶晚堂,徐北望等人慢慢浮出水面,令已七百年难见合道的一众山门惊讶不已。

当年澜皇止步于抚水,没能过桐安围安歌,原因之一,桐安是顾、叶两家的自留地,在蔡国时代,盐利就是这两家的主要聚财方式,澜月产盐几近一半出自桐安,顾氏顾南衣和弈剑阁叶晚堂自然不会答应澜皇的建极卫入桐安。

原因之二,徐北望从中州国东都亲临安歌,领黑水营至桐安与安歌交界处排兵布阵,遥拒澜皇建极卫;再加上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才形成目前的格局。

当年澜皇本欲建一军城,至于后来为什么又改建为行宫,将抚水州城民力物力耗费怠尽,使抚水城这些年难以恢复往日繁荣,估计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内情。

卓清越一脸神往的说道:“听我师父说,当年澜皇的不第刀、叶晚堂的秋水剑、顾南衣的卷山袖,战意直透千里相抗,澜皇先后以一拒二,刀意不降反升,不落下风。

和顾叶二人相持片刻,竟隐隐压制住了二人,不第刀意气势更盛,分出第三道战意向徐北望而去,与徐北望的山河锏相撞,一触即分,胜负如何至今无人得知。

能和澜皇相抗,无疑也已入合道境,那年顾南衣正好三十,而弈剑阁叶晚堂和自在山庄徐北望还不到三十;七百年难见合道者,此次四个竟然同时现世,战意虽不闻于世间平民百姓,但‘入境’之上的修练者皆所获匪浅。”

宋不言一拍大腿,大叹,“真是...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