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拓本及其影印本

在《石鼓文的保护与迁徙》一节中,我们引述了窦蒙《述书赋注》的记载和韩愈、韦应物的诗句,证明唐代曾有石鼓文拓本流传。可惜的是,我们至今没有见到唐拓本。现在我们见得到的石鼓文拓本,都是北宋以后的拓本。

1珍贵的宋拓本(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

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也是最好的石鼓文拓本,是经明代安国珍藏而得以保存的北宋拓本。安国是石鼓文的大收藏家。据他在所藏石鼓文《中权本》的篆文长跋中说,他所藏的石鼓文拓本珍本达十种之多,所以他将自己的书斋起名为“十鼓斋”。他最珍视的是北宋的三个拓本。受古代“墨兵笔阵”之说的启示,他仿照兵家三阵之例,将这三个石鼓文珍本分别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其他藏本则视之为“辅佐”。

下面我们分别对《先锋》《中权》《后劲》本作以介绍。

(1)《先锋本》。据安国在此本的《跋》中说,此本得之于姑苏曹迪,故又称“曹本”。这是传世石鼓文中最早的本子,其墨拓时间为北宋皇祐四年(1052),这一年正是向传师从民间将丢失的《作原》鼓找回的那一年。与《中权》《后劲》本相比,此本残字所存笔画较多,这是其优点。但此本剪装时,剪掉了23字,仅存480字(重文、合文不计),故不如《中权》《后劲》本字多。

(2)《中权本》。安国在此本的篆文长《跋》中说:“世传墨本之精善者,大观前,有司监拓,以备方物之献,则有贡本,如余藏之‘浦本’(《后劲本》)是也。大观初,徙置禁中后,时时拓赐近臣,则又有赐本,如此本是也。”这里告诉我们,北宋大观前,石鼓文拓本是由地方官吏监拓的,用作地方献给朝廷的贡物,故称“贡本”。大观初年,石鼓被移置于皇宫中,石鼓拓本成为皇帝对近臣的赏赐物,称“赐本”。《先锋本》《后劲本》都是“贡本”,只有《中权本》是赐本。长跋中又记述了得此本的经过:此本原为顾翊周所藏,安国钦羡已久,但未便夺人之爱。后经与顾氏有通家之宜的冰壑盛欲成全安国集“十鼓”之愿,从中说合,才使《中权本》与安氏所藏《后劲本》得以珠联璧合。这也是一段艺林佳话。这个本子上有徐良夫印,可知其曾为徐良夫所藏。徐良夫著有《耕渔轩杂叕》一书,其中记载,此本得之于某相国后裔,为政和二年(1112)赐本,用白麻纸、李廷珪墨精拓,墨色精美超过其他精拓本。《中权本》的一些文字残泐程度比《先锋》《后劲》本严重,但却存字最多,共存502字。

(3)《后劲本》。此本是浦长源遗物,故又称“浦本”。浦长源在此本的跋文中说,这个本子是内监王寿康在宫内废帖中得到的,纸、墨如新,是旧贡本,后赠给了浦氏。安国在此本的《跋》中说,他是用寒字号良田五十亩易得的。他特意说明,将此本称为“后劲”,不是说此本比《中权》《先锋》本差,而是表示他对此本与《中权》《先锋》同等重视。将此本与曹本(《先锋本》)相比,“曹本以淡墨轻刷而见浑沦,此本以浓墨重刷而见精彩。”二者各具妙趣。此本共存496字,较曹本多16字。

安国收藏的这三个北宋拓本,从墨拓的时间看,《先锋本》最早,《后劲本》次之,《中权本》捶拓最晚,比《先锋本》晚60年。所以,从文字残泐程度看,《中权本》最严重。但是,《中权本》却存字最多,这是何故呢?安国在《中权本》的《跋》文中说:“此本当日裁装为册,幸付讬得人,于半字残画均未剪弃,可谓毫发尽备。”安氏所得的拓本,皆是他人早已剪装的。拓得早的,剪装也早。早期的本子,大概由于收藏者和剪装手都认为残字无用,只保存完好字,所以剪弃的字多,后来的收藏者和剪装手认识到残泐字也有其价值和意义,所以能“付讬得人”,使其成为存字最多的本子。

安国在《中权本》的《跋》文中又说:“余于此鼓搜罗二十载,耗费万金。”可见其对石鼓文拓本珍爱之深。因而他在诸跋中再三告诫后人,要“至宝永保”,不得鬻卖、典当,也不可借、赠他人。违者,就是不孝。他又作诗曰:“鬻质假借与投赠,古人戒之以不孝。天家墨本稀世珍,愿我子孙永为宝。”尽管他告诫子孙再三,但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将十种石鼓文拓本缄藏于一龛,安置于天香堂的梁上密藏。正由于安国对石鼓文拓本如此爱之如命,才使得这些拓本得以安好地保存到清代道光年间。不幸的是,此时,安国的不孝后人因拆售天香堂,在梁上发现了这十种石鼓文拓本。不久即落入沈梧之手。民国初年,经沈氏介绍,以四十万钱卖给了上海艺苑真赏社主人秦文锦。后来这些石鼓文拓本又被秦文锦这个民族败类卖给了日本人,获利万金。收买这些拓本的是日本财阀三井银行的老板。直到目前安国所藏《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皆为日本三井文库收藏。

1936年,郭沫若在日本。刘鹗的后人把他所藏的20册甲骨文拓本(《铁云藏龟》)送到东京,供郭沫若进行研究。郭沫若从中选择了1595片,编成了《殷契粹编》一书。其时,日本人河井仙郎(古董家)闻知郭氏有刘氏甲骨文拓本,便提出,以他珍藏的安国三种石鼓文拓本(先锋、中权、后劲)的照片与郭氏交换。据郭氏说:“河井是三井的学术顾问,事实就是帮忙三井收买中国古代文物的掮客。安国石鼓文被三井收买时,正是他从中斡旋的,故他藏有三本的全套照片。”郭沫若同意了这项交换,郭氏和河井互相复制了对方的藏品。

附记:北宋末年,石鼓被金人掠至燕京(今北京),直到元代才放入学宫,故南宋时,没有石鼓文拓本。

2北宋拓本的影印本

(1)《先锋本》影印本

《先锋本》收入郭沫若《石鼓文研究》中,1939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影印出版。1955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1982年9月《石鼓文研究》收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由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2002年10月此书再版时纠正了首版时第220页的倒置拓片。

1996年,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第四卷《春秋战国刻石简牍帛书》卷,选入了日本三井文库所藏《先锋本》原拓本,影印出版。

1999年,西泠印社出版的《碑刻书法丛书》第一卷收有《先锋本》。该本利用电子技术把拓本的黑底白字变成了白底黑字。

《书法》杂志1984年第三期也收有《先锋本》,但把其每页两行,每行三字,改成了每页六行,每行七字,字形也缩小了。

(2)《中权本》影印本

秦文锦在把安国藏本卖给日本人之前,曾在“艺苑真赏社”用珂罗版影印了《中权本》。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出版的《秦石鼓文》,实即《中权本》之影印本,于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最常见的石鼓文影印本。

(3)《后劲本》影印本

1932年郭沫若在日本见到了《后劲本》的全套照片,收入其《石鼓文研究》,在日本印行。后将照片寄回国内,由马衡、唐兰负责,以《宋拓周石鼓文》为名,由中华书局以珂罗版影印出版。2001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以“中国碑帖经典”再次出版,更名《石鼓文》。

1994年6月,三秦出版社出版了李铁华的《石鼓新响》,该书收入了前题、后跋及册中题识俱全的《后劲本》,影印精良,远超其他印本。

日本昭和六十年(1985),东京二玄社影印了《后劲本》,收入《书迹名品丛刊》中。

1988年,日本二玄社《中国法书选》2集《石鼓文·泰山刻石》合印本中又影印了三井文库所藏《中权本》。

(4)日本骎骎堂书店影印本

日本辻本腾已所编《碑法帖大观》选入了一个北宋拓本,名为《周宣王石鼓文》,于昭和十年(1935)七月由骎骎堂书店影印出版。有学者疑为不同于《中权本》的北宋赐本。

(5)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书法自学丛帖》上册收入了与《中权本》字数相同的石鼓文影印拓本,名为《先秦石鼓文》。徐宝贵先生认为这是三种北宋拓本外的又一北宋拓本。

以上两种拓本,均未寻得原拓本,是仅凭影印本推断其为新的北宋拓本的,尚须进一步探讨。

3元拓本及其影印本

石鼓由宋至元又遭雨水侵蚀和多次捶拓,故元拓本较之宋拓本残泐更加严重。其精良者首推朱才甫本。

朱才甫本,亦为安国所藏,为“十鼓斋”中第四本。安国《跋》中说,此本明正德辛已春得之于朱志勲,是其远祖朱才甫旧存。据安国说,此本与潘迪《石鼓文音训》相合。但此本存字422字(不计重文、合文),而《音训》存字398字。很可能潘迪《音训》所据的是与此本相同的拓本。此本有些字拓得比较好,可补宋拓之某些不足。

朱才甫本,在安氏“十鼓斋”拓本被售给日本人前,曾由上海艺苑真赏社以珂罗版影印。

4明清民国拓本及其影印本

明代拓本主要有徐坊藏“”字未损本、刘鹗藏天籁阁本、孙克宏藏本等。徐坊藏本原拓已售往日本,日本博文堂以珂罗版影印,国内有有正书局珂罗版影印本。刘鹗藏本原拓亦为日本中村不折收藏。刘氏及有正书局有石印本。孙克宏本原题为元拓,实是明嘉靖以后拓本。此本有陈眉公、徐处柔印,清代翁方纲、吴云等人题跋。原拓藏故宫博物院。其影印本刊载于1958年《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一期。

清代时有多种拓本,其中有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所刊的影印本。

民国时的拓本影印本,有马叔伦《石鼓文疏记》所附的影印本,唐兰《石鼓年代考》所附的影印本等。

明清以来的拓本及其影印本,字迹残泐严重,存字大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