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自珍选集
- (清)龚自珍 孙钦善选注
- 2815字
- 2020-08-29 06:14:24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
西山风伯骄不仁,虓如醉虎驰如轮[1];排关绝塞忽大至,一夕炭价高千缗[2]。城南有客夜兀兀,不风尚且凄心神[3]。家书前夕至,忆我人海之一鳞[4]。此时慈母拥灯坐,姑倡妇和双劳人。寒鼓四下梦我至,谓我久不同艰辛[5]。书中隐约不尽道,惚恍悬揣如闻呻[6]。我方九流百氏谈宴罢[7],酒醒炯炯神明真[8]。贵人一夕下飞语,绝似风伯骄无垠[9]。平生进退两颠簸,诘屈内讼知缘因[10]。侧身天地本孤绝[11],矧乃气悍心肝淳[12]!欹斜谑浪震四坐,即此难免群公瞋[13]。名高谤作勿自例,愿以自讼上慰平生亲[14]。纵有噫气自填咽,敢学大块舒轮囷[15]?起书此语灯焰死,狸奴瑟缩偎帱茵[16]。安得眼前可归竟归矣,风酥雨腻江南春[17]。
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年(1822),是一篇触景生情,感时抒怀的佳作。作者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把严寒的自然环境与险恶的政治处境贴切比喻,交互描写,强烈表现了满怀变革理想的自我与顽固腐朽的达官贵人的尖锐矛盾。人海一鳞,孤绝冷落,只有亲人的关怀,家乡的春意,还能给自己以温暖和安慰。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于本年下引程庶常(秉钊)曰:“先生是岁有蜚语受谗事,屡见诗词。”本诗即为证据之一。但此诗又不限于就某事而发,对于作者的经历,具有普遍意义。
[1] “西山”二句:写风势凶猛。西山,北京西郊众山的总称。风伯,神话中的风神。虓(xiāo消),虎怒吼声。轮,车轮。
[2] “排关”二句:写大风带来大寒。排关绝塞,冲开关门,横闯塞口。缗,丝绳,这里指串钱的绳子,作为一贯钱的代称。每贯千钱,故一千钱叫缗。
[3] “城南”二句:是说自己独居城南,至夜忧苦难眠,心境已够凄凉,更何况遇上这大风天气。兀兀,极度辛劳的样子,这里形容忧苦。
[4] 一鳞:一条小鱼。此句写出孤独飘零的处境。
[5] “此时”四句:想像此时母亲妻子牵挂念叨自己的情景。“姑倡”句:是说母亲和妻子一唱一和念叨自己,真是一对忧苦之人。姑,儿媳对婆母的称呼。妇,媳妇,婆母对儿媳的称呼。倡,同唱。劳人,忧人。《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草草,忧愁的样子。“寒鼓”二句是说冬夜报更之鼓敲了四下,四更天已到,此时母亲妻子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埋怨自己久不与家人分担忧苦,共度艰辛。按,四更始入睡,说明思念良久,而刚刚睡下,亲人又入梦,仍未得安眠,可见思念之深。
[6] “书中”二句:是说因为怕引起对方不安,来信中思念之情只隐约吐露,并未说尽,但恍惚揣测仍不难体味深情,并且仿佛听到他们的叹息声似的。
[7] 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诸子学说。《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诸子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家除外)。”各家小序,开头例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等等,故称九流。按,作者敢于冲决几千年来独尊儒术的封建正统,喜好诸子百家,这是离经叛道、思想解放的表现,为此曾被达官贵人、正人君子视为异端,受到非议,而作者深知其由,但不为所动。参见《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一○(“兰台序九流”)及《己亥杂诗》其二三一(“九流触手绪纵横”)、其三○三(“俭腹高谈我用忧”)等。又《古史钩沉论二》说:“三尺童子,瞀儒小生,称为儒者流则喜,称为群流则愠,此失其情也。”
[8] “酒醒”句:紧承上句,是说酒醒之后,心明眼亮,始觉席上标榜诸子百家,触犯时忌,于言有失,将招致祸患。神明,神志眼神。真,真切,清晰。
[9] “贵人”二句:与开头两句呼应,是说顽固保守的达官贵人陷害自己的流言蜚语,活像凶残的风伯一样骄横无极。飞语,即蜚语。
[10] “平生”二句:是说自己一生出仕与退隐皆坎坷不顺,遭到厄运,反复内省自责,已知其缘由。进,指出仕;退,指隐居。诘屈,曲折,引伸为左右、反复。内讼,内省自责。
[11] “侧身”句:是说生活于人世,不阿谀奉承,傲岸不群。侧身,即厕身,置身之意。天地,即天地之间,指人世。杜甫《将赴成都草堂》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孤绝,孤特。《汉书·刘向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这里用其意。以下四句皆申述进退两难之由。
[12] 矧:况。气悍:性情急躁。心肝淳:心地单纯爽直。
[13] “欹斜”二句:是说自己放浪不羁,不拘礼俗,难免不激怒那些达官贵人、正人君子。实际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性格,言谈举止皆为封建正统派所不容。欹斜,同攲(qī欺)斜,本指攲器之倾斜。《荀子·宥生》载:孔子瞻仰鲁桓公之庙,发现攲器,即宥坐之器,说:“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攲,中则正,满则覆。”即令弟子注水试之,果然如此。接着对此器的示戒教育作用发了感慨。这里是邪僻、不正的意思,实指自己的思想、行为背离了中庸之道。谑浪,肆无忌惮地戏谑。《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傲。”《毛传》:“言戏谑不敬。”这里指对一些丑恶现象的嘲笑讥讽。震四坐,惊动周围座中之人。按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载嘉庆二十二年(1817)王芑孙(铁夫)给作者的复信说:“至于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此大不可也。足下文中,以今人误指中行为狂狷,又欲自治其性情,以达于文(指合乎礼),其说允矣。循是说也,不宜立异自高。凡立异未有能异,自高未有能高于人者。甚至上关朝廷,下及冠盖(达官贵人),口不择言,动与世迕,足下将持是安归乎?足下病一世人乐为乡愿,夫乡愿不可为,怪魁亦不可为也。乡愿犹足以自存,怪魁将何所自处?”又《清史稿》本传说:“所至必掠众,名声藉藉,顾仕宦不达。”皆可与以上四句互参。又可参《行路易》注〔8〕。
[14] “名高”二句:是说虽然名望高了就易招致诽谤,但不要以此类己而加以开脱,愿以自责悔过,明哲保身,来安慰母亲的牵挂惦念。
[15] “纵有”二句:又引眼前的大风为喻,是说即使有不平之气只能自己遏抑于胸中,哪敢效法大地那样任意舒发屈曲不平之气,刮起这惊人的大风?《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曰风。”成玄英疏:“大块之中,噫而出气,乃名此气而为风也。”噫(ài爱)气,舒畅壅塞之气,这里作名词用,指郁闷欲伸的不平之气。填咽,本是拥挤的形容词,这里作动词用,填塞、遏抑之意。大块,大地。轮囷,屈曲盘绕的样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这里直指屈曲不平之气。此为愤激之辞,名抑实扬,其实是说非像大块噫气为风那样,不足以抒发胸中不平之气。
[16] “起书”二句:既表现处境之恶,又表现天气之冷,两者皆使人心寒胆战。意思是寒风之夜不寐,起身作诗言怀,写了如上的话,更觉寒气逼人,连灯焰都昏昏欲灭,狸猫也蜷缩着身躯依偎在帐褥角落。狸奴,猫。黄庭坚《乞猫诗》:“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啣蝉。”帱(chóu筹),帐子。这里指床帐。茵,褥子。
[17] “安得”二句:写险恶的处境更激起对温暖家乡的思念,但是欲归而不得,徒有向往而已。末句“风酥雨腻”,从感受上典型地写出了江南的春意,是说和风醉人,细雨沁腑,与严寒冷酷的现实情景构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着作者与黑暗现实势不两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