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性疾病疑难病例精解2019
- 王贵强
- 793字
- 2021-04-04 19:12:43
病例9 反复脓肿30年背后的原因
【病史简介】
男性,61岁,北京市大兴区人,务农。2013年9月24日入院。
主诉:反复发作脓肿伴发热30余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30余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红肿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余无其他症状,自服退热药降至38℃,后于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体温正常,具体不详。此后患者多于天气转凉时出现腹股沟脓肿伴发热,性质同前,每年发作1次,多于脓肿引流后好转。先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间断服用泼尼松4~6片/天治疗,具体不详。
7年前出现肝内占位伴压痛,行剖腹探查术+肿物切除术诊断“肝脓肿”,具体不详。
3年前再次剑突下疼痛,伴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及持续高热,行腹股沟脓肿引流术后仍发热,后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科住院,诊断为肝脓肿、腹股沟脓肿,予以抗感染并反复肝脓肿穿刺引流后,好转出院。
此次入院前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腹股沟肿物,局部压痛,伴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40℃,平时波动在38.5~40℃,伴畏寒,间断剑突下烧灼样疼痛,于当地就诊,行腹股沟脓肿引流术后仍持续高热,腹部CT提示:肝右叶脓肿。穿刺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遂收入当地医院,予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效果欠佳,换左氧氟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仍高热,再调整为氟康唑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复查腹部B超:肝右叶75mm×65mm囊实性包块。期间患者仍间断高热,体温最高达39℃,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患者体重减轻2kg。
既往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0余年,曾口服激素治疗,后自行停药。吸烟40余年,20~30支/天,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
此前骨髓活检病理(图9-1):大体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腹部CT(图9-2):肝脏多发混杂密度灶,符合肝脓肿伴肝周积脓表现。胸部CT(图9-3):右肺底少许索条,左肺可见一肺大疱。

图9-1 骨髓活检病理(2010年3月22日)

图9-2 腹部CT(2010年3月11日)

图9-3 胸部CT(201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