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体会】

1.首次就诊时查疟原虫抗原2次阴性,血涂片未检测到疟原虫,但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若留院观察,体温升高时多次血涂片找疟原虫,甚至给予青蒿琥酯的诊断性治疗,可能就避免了重型疟疾的发生。
2.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血液科,发热持续多日,化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铁蛋白增高显著,化验EBV-DNA阳性,脾大,似乎多项证据均指向为EBV引起的嗜血综合征,但忽视了流行病学史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EBV引起嗜血综合征,就给予依托泊苷化疗,但此患者为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嗜血现象,抗疟治疗为本病的关键,并非化疗。提醒临床医师嗜血综合征诊断需慎重,不能把嗜血现象等同于嗜血综合征,及时找到引起嗜血现象的根本原因,对因治疗更为重要。
3.患者入院时查EBV-DNA阳性,治疗过程中并未使用抗EBV病毒的药物,在青蒿琥酯抗疟治疗5天后复查EBV-DNA检测不到。由此给我带来的思考为,是否青蒿琥酯在抗疟的作用下还存在抗EBV的作用,如果真有此作用,那是否意味着对于那些真正因EBV感染所导致的嗜血综合征患者有了更好的治疗方向。
(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