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 杜海峰 白萌 杜巍 刘茜
- 1183字
- 2025-02-21 06:07:34
第三节 健康自评
个人的健康状况,即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状况与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鉴于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以及工作的特殊性,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影响更加重要。
一 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通过被调查农民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非常差”到“非常好”五个评价等级反映农民工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6.05%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好”或“较好”,只有2.7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较差”或“非常差”,大部分被调查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见图3-13)。
图3-13 农民工的总体健康状况
对年龄组进一步分析也发现,农民工年龄越大健康水平越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各年龄组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或“较好”的人数比例持续下降,从年轻农民工(16~25岁组)的81.60%下降到中年(46~60岁组)的55.68%。同时,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较差”“非常差”的人数在同年龄组中的比例持续上升(见表3-9)。此外,从年龄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本次调查中处于16~25岁与26~35岁的农民工占所有样本的75.39%,客观上使得本次调查中农民工身体状况总体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表3-9 按出生队列划分的总体健康状况
二 结构特征
(一)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农民工的身体健康自评比女性略高,身体状况“非常好”的男性农民工人数比例高于女性农民工5.7个百分点(见图3-14)。
图3-14 农民工分性别健康状况
为了进一步分析性别带来的健康差异,纳入代次视角发现,第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差异稍有不同。第一代男性农民工身体健康自评选择“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比女性低0.69个百分点;而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身体健康自评选择身体状况“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比女性高2.05个百分点(见图3-15)。
图3-15 农民工分代次与分性别健康状况
(二)地区差异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一直以来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也会直接与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相关。图3-16表明,来自中部地区农民工的健康自评状况最差,而来自东部、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健康自评状况接近,西部略好于东部。
图3-16 农民工分地区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分析农民工健康自评的地区差异,引入代次视角发现,两代农民工健康自评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来自东部的第一代农民工健康自评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中部最差;而新生代农民工健康自评则普遍较好,地区差异较小(见图3-17)。
图3-17 农民工分代次和分地区健康状况
三 未成年时期的留守、随迁经历与健康状况
图3-18表明,有随迁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状况自评最好,其次为有留守经历的,而父辈无流动的健康状况自评最差。这很可能是因为与没有流动的父母相比,有过流动经历的父母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他们可能受到城市社会影响而对子女的卫生健康更为重视,这样有助于子女健康状况的提升。
图3-18 农民工按留守随迁状况划分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