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概 述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期间精神症状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上常见的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及恶劣心境等几个类型。其中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既往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临床上单相躁狂颇为少见,而抑郁症则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仅抑郁症而言,是世界范围内致残性疾病中的第四位,到2020年其患病率可能跃居世界第二位,危害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3%~25%之间。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单相抑郁的时点患病率男性人群为1.9%,女性为3.2%。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我国至今仍缺少有关心境障碍的最新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目前仅有的是20年前的调查结果。根据1982年国内在12个地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076%,时点患病率为0.037%。1992年又对上述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083%,时点患病率为0.052%。另外,在1982年的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抑郁性神经症(现称恶劣心境)的患病率为0.311%,而且农村(0.412%)高于城市(0.209%)。
据2003年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社区居民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其中男性5.01%,女性8.46%,时点患病率为3.31%,其中男性为2.45%,女性为4.04%。
同一调查结果显示,北京50家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现患病率为5.2%、终生患病率为8.2%;50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发作”的现患病率为3.9%~5.0%,“重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病率为3.7%;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症的现患病率为2.2%~2.5%,“重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病率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