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是贫穷,我叫学渣
- 不知不觉老去的80年代
- 撒哈拉的眷念
- 2137字
- 2025-04-28 09:14:59
电子产品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老了。一切AI了,春晚上穿着东北大花袄的机器人跳得欢畅。曾经人们幻想的高科技智能似乎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国产智能车甚至不用人驾驶了,站在时代的十字街口,自己固执的怀念曾经的“慢”,仿佛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时光列车回到我的小时候,打我有印象开始,我知道的通讯工具是“电报”。而那时电报不轻易用,而且也用不起,在我的概念里是“天价”。而那时父母的工资有限,一切是计划着生活,后来母亲告诉我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肉和水果,她和父亲再穷都要首先保证我的这两个喜好,做火锅的时候都会给我放一些肉,可是她和父亲根本不夹,几乎全留给我。有一次他们超支了,那个月的后半月他们就着辣椒水拌饭,但是也没给我省了肉和蔬菜。所以那时我家停留在基本的温饱,就更不要说电报这种类似于“奢侈品”的存在了。
父母的定义可不简单就是这两个字,“父母”是一种承载,“父母”是一种付出,而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却想到更多的是活在当下,我似乎没有那么全部的付出,我总认为孩子有孩子的理想,我有我的理想,我至死是少女,我永远不觉得理想是年轻人的“专利”。所以即使我老,我也要拼搏着老去。所以回头看,我觉得我的父母更为伟大。
父母很怕接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电报,因为证明有大事了。和我现在人到中年害怕手机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响起一样,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平时“伪装”的刚强会在一瞬间坍塌。中年人的“坍塌”就是一种“排山倒海”。
中年人的崩溃,有时,只是一瞬间。
父母也不轻易使用电报,因为那点工资,要今天明天后天的计划好,我又超级能吃,能够把我养活养大已经很伟大,很长时间我都有浓浓的负罪感,我觉得我家是被我吃穷的。
那时电报一个字就是一份钱,父母惜字如金,要讲的内容都反复推敲和浓缩。
我发电报了,我收到电报了,在那个年头无异于背个老花款LV和Gucci马鞍包1955,“电报”两个字是无比的奢侈和华丽的东西。
时间的行进。
90年代初,有人用“大哥大”了,那时似乎有钱人的标配就是:一个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然后脖子一根粗粗的金项链,然后头一歪,顺势来句“雷好,靓女啦!”(粤语发音)。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个人大有来头。
我没有亲眼看过大哥大,因为这玩意儿在那年代奢侈,家穷没用过。
后来初中,“洋气”的同学用了一个叫BB机的东西,也有人叫Call机,拥有的同学神气地挂在了腰上,一副掌控了“千军万马”的架势。我看着,其实也想拥有,但是我死活不给我爹妈说,因为,依然觉得奢侈,不想给爹妈添一点烦恼。
后来BB机默默地消失了,连同失业的还有一批寻呼台小姐,然后小灵通和手机出现了。
某天我家有座机了。当时工资一个月几百,座机是两个月工资,这种掌控“千军万马”的感觉我也难得拥有一回。我家电话是xxxxxxx。神气得不得了。摆脱了通讯基本靠吼,还是值得庆祝的事。
大学我拥有了一部诺基亚手机,人生中的第一个手机,彩屏加和弦,还是64和弦,还有不错的摄像头,哎哟,在周围什么蓝屏绿屏30几和弦里,简直是拉风得不行了。
“哎呀,你们那个省这么穷,不是都没钱买手机吗?”
“对啊,很穷,全家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我这条就是家里面的唯一,你看我今天出门我就穿出来了。”
“哎呀,你们那是不是xx的省会啊?”
“你大爷的!”我心里狂骂,真把无知当可爱,真把不屑当品德,内心咆哮外表淡定。
“你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没学好去看一下吧。”
“哎哟,你们那里的人不是不洗澡吗?”
“是啊,所以我打算弹一只跳蚤来你身上陪着你!”
年少总这样,你怼我,我一定怼回去,你侮辱我的家乡就是侮辱我。而我,永远是那个永恒的反骨。
其实幼稚,对方更幼稚,怎么能以地域划分呢?难道不都是中国人?哪里都有富的,哪里也都有穷的,穷富又怎样,英雄不问出处。
而这款我自认为拉风的手机,某年某月某日我居然发现彩信里面有一条已发送的彩信,可我从来没有用过彩信。这是我爸妈专门去熟人那里买的,当时其他地方1680,但是那个熟人那里1580,其实便宜不了多少,但是已经属于比较奢侈的东西了。那是一个地下商场。父母单纯善良,总觉得熟人不会骗自己。他们那年代没有看过一个绘本,陌生人其实还不一定有机会下手,熟人往往你放下了戒备,他(她)害你的机会反而来了。
多年后我才告诉父母,她卖给我们的是个二手手机,父母不可思议的样子,让我在脑海里对那个人骂了无数个:人渣!奸商!
她不知道那是两个老人多久多累的血汗钱。难道经商久了,有的人重利变得越来越狠了,狠得不叫人了?
那年头还流行笔友,亦真亦假,真真假假。
到后来有了网络,QQ,谈个异地恋还要跑网吧,对着摄像头以诉相思之苦。不像现在地球是个村,你想见谁分分钟微信连线。那时觉得以后家里要有个可视电话简直洋气得不行了。
后来我遇到了那个称自己为“学渣”的木木。大哥目标上海交大,可惜英语是硬伤,150分的满分使尽吃奶的力气,最后只能突破到50多分,可人家其他科优秀啊,依然去了一个985、211,寝室的人天南地北都在诉说自己曾经的辉煌,大哥啥也不说,等他们说完自己是什么什么学霸,哪里哪里了不起。木木兄淡定地轻描淡写一句:“我,来自西部的一个,在许多人眼中落后的省份,我,不是省会的,我,在我们班是学渣”,“但是,我和你们是一个班。”人生最怕but,这种故作低调的“嚣张”一开篇就雷晕所有人,“杀伤力”十足。所以“学渣兄”的人生从此开了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