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啥都好吃的年代

我从来不是一个自律的孩子,也可以这样说我有一颗自始至终“尊重”美食的灵魂。一“吃”解千愁,所以从来我就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在我的世界里是如此和纯粹和满足。没有任何忧愁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就再来一顿。所以我从小就是一个比标准体重孩子要小胖一点,又谈不上真正小胖的孩子。看我吃饭,姨姨们觉得特别“给力”,放在这年头如果我做个“小吃播”可能会“一炮而红”。

所以当我成为了母亲之后,我讨厌那种属于成年人的“刻板”教育方式,我觉得童年就是应该偶尔充斥着所谓“垃圾食品”的,为什么要一个孩子一板一眼的活着,童年就该有童年的样子。印象中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有一次和一些家长一起带孩子出去,我好心的拿出我们童年时候的“神仙水”——津威,然后一个家长用鄙夷的神情来句:“我们家不吃这种垃圾食品”。首先,不可否认他的真实,其次,不可否认他的情商之低,再次,我感觉他“贵族”出生,后来论证这就是个事实了,他的确富贵。他“鄙视”我的同时,其实我也“鄙视”他。人生,也许有人觉得绷紧和严谨就是美好,可是在我看来,我更喜欢自然和纯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影响你,都是可以存在的,而我,遵从我的生活方式。

第二件事,就是有一天有人认真又“精致”地说,我不吃小龙虾……以下省略一万字。然后补充,我们也不吃螺丝。其实这不说原因的原因就清晰了,他们认为有许多寄生虫。于是我想到了潮汕和泰国的生腌,那里面寄生虫更多,可是又怎样,依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严谨快乐便去严谨,放松快乐便去放松。我就属于后者。生活本“矜持”,我不想在这方面“矜持”,我会觉得很累。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大大咧咧”反而行长久,这也怕,那也担心,有时候反而……

我能接受很多美食,所以父亲总觉得我对美食的要求很low。可是又怎样,我快乐就好。

记忆里我的童年的每一天是从早餐糯米饭和蒸饺开始的,回想起来简直是人间美味。

那个年代5毛钱好值钱,可以买一大坨糯米饭,然后慢慢的糯米饭开始越来越小,虽然也是5毛钱,但是“体型”日渐消瘦,于是我把糯米饭的购买量涨到1块钱,我妈说,傻妞,你不会买两坨5毛钱的啊,比1块钱的多。我“实践”了一下,真的要多很多。我妈的智慧是我几辈子可能都无法企及的。那都是生活的智慧啊!

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那是个神奇的存在,1毛2毛5毛在那时都是一笔“巨款”对小孩子而言,可以买好多神奇的东西,现在会觉得山寨,但是那时的我们沉浸在这种快乐里不能自拔。

还有学校门口的棉花糖和糖画,简直是童年最美的梦之一。长大后的我对每个城市和每条路的记忆都凭借美食,这种爱,真的是发自肺腑的。

童年关于美食的记忆不得不说那次美术课。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美术老师让我们做凉拌三丝,我在家请我妈认认真真切好了黄瓜丝、白萝卜丝和红萝卜丝,然后我灵机一动,门口阿姨家卤味和辣椒我超级不错,我给老师请假说出来有点事,我买了卤洋芋,我把洋芋吃完,卤水和辣椒放在我的三丝里,居然同学们觉得超级好吃,抢着吃,老师居然还打分,我得了95分,全班最高分,我不知道这还要打分,如果知道我应该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感觉像“作弊”,不过当时抢着吃的情景还印入我眼帘。那一刻,我居然有一种“靓爆全场”的感觉。

我生命中不太喜欢的一个词是“食堂”,管你多豪华的食堂,在我的生命中都是屏蔽的。因为我母亲做的菜我认为实在太好吃了,而且几乎每天我家的菜都不重复。而我,是我妈最大的“作品”。后来有人说每一个吃饭很香的孩子,都是来给父母报恩的,而我,大概是那个报恩最热烈的。

所以我非常讨厌食堂。我宁愿在外面炒一个炒饭,我绝对不会踏足食堂半步,非不得已我才会去。

大学时代鼓起勇气踏进食堂,第一次去去旁边的姐们儿吃出只苍蝇,恶心得不行,旁边另一个姐们儿来句,食堂吃出只苍蝇有啥奇怪,都不算啥,硬生生把吃出苍蝇的姐们儿的饭给吃了,我俩儿在佩服她承受能力的同时,着实恶心了整整一个星期,从此对食堂更有了阴影。感觉为那吃的,人山人海的排队挤食堂实在太累了。又没有给自己挤食堂的“壮汉”,所以作罢。

食堂那时候一两毛可以买许多的饭,按两打,女生二三两感觉肚子已经吃“爆炸”了,男生要吃五两。学生时期都像“饿死鬼”附体,容易饿,饭量大多惊人。

学生时期一个炒饭就觉得人生极美,飘飘欲仙的感觉。一碗粉一两块,吃得嗨得很。那时特别爱和玩得好的一朋友吃火锅,当时面筋的钱不另算,我两个女的能吃掉好几盆,以至于老板一看我们两个来就开始皱眉头。吃串串多少串都吃不饱。

那时的我似乎对食物似乎没有要求,觉得啥都好吃。越长大似乎想要的更多,吃的,也觉得不再有原来的感觉。时光故去了,包括那些属于流年的美好……

美食的美好,在于一起吃美食的人。就像喝酒喝的不是酒,而是寂寞。吃的不是美食,而是属于你我的青春时光。

记忆中和室友“跋山涉水”地去一家每天晚上八点打五折价格的奶油蛋糕的地方,每次两个人各买五块,还总能吃得干干净净。和另一室友天天夜宵,人家都朝着什么卤豆腐卤海带这些不长肉的吃,我要朝着卤肉卤香肠这些吃,一个月后我赶快去健身馆报了一个健身的班,开始天天健美操。从此再不跟人家骨感的人一起“嚣张”。这是青春友情的味道。

后来的人生,工作后特别爱吃BJ的马兰拉面里面的炒面,那种感觉像极了家的味道,就算家是有差距的,远隔千里之外也觉得无比美好。两个人一起吃一碗马兰炒面,不管未来怎样,但是温暖在当下,这是青春爱情的味道。

我爱吃美食,爱吃那些街头巷尾不起眼的摊子上的美食,像极了我平凡却忍不住内心“喧嚣”的生命。接地气又“高傲”的活着,地气,因为我平凡,“高傲”因为我永远有理想,至死是少年。

后来的日子,随着年龄也开始和那些自律的人一样计算卡路里,在年龄面前代谢也“苍老”了,曾经那些美好的畅快吃小吃的日子不再了,那些一起畅快吃小吃的人也散落在天涯了,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只不过“固执”地停留于时空隧道里……无声无息的在那个时空里演绎着收获或者遗憾的故事……

越长大越孤单的,包括胃。胃里,有回不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