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进攻策略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机会往往只会被勇于走出去的企业抓住。如果企业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很可能刚迈出一步就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面对同样的机会窗口,有的企业获得的收益是“1”,而有些企业获得的收益则是“2”。想象一下,在下一轮竞争面前,这两家企业的机会还会是均等的吗?第一轮得2分的企业,在第二轮竞争中可能投入超过1的成本,而第一轮得1分的企业则很难投入超过1的成本。
进攻策略的三大成本。在我们看来,好的进攻策略可以产生摧枯拉朽的效果,用最短时间在市场上斩获最大成果。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进攻是要付出成本的。对于企业而言,进攻的成本可以分为三种: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获取用户的成本。
第一,时间成本。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成本。比如有学员对我说,他想在互联网上做一个平台。我就会花时间问他一连串问题,以获取信息。
第二,机会成本。在传统工商时代,很多企业只会沿着既有的业务模式一条路走到黑。做零售的就大力做零售,最多是顺带着做一些批发客户,而不会专门开发批发业务。做批发业务的企业通常把客户的定制化需要当成是“天上掉馅饼”,而不会着力开拓定制业务。通常,这样的企业还会给自己找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由,如区域限制、人员限制、资金不够、品牌没有吸引力等。
但在互联网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给每一家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如果你不争取新机会,而对手抓住了新机会,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你连原有业务都会输掉。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刘强东的第一个投资人今日资本的徐新说,如果刘强东当年没有坚守重资产,自建物流,她有可能不会出资。彼时,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业内人士,大家都十分看好阿里巴巴的轻资产模式。也就是说,京东选择把自家平台打造成一家自营商场,他的机会成本就是成为像阿里巴巴那样的商业街。在互联网时代,机会稍纵即逝。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作出选择,还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这种情况容不得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既然冒着损失其他机会成本尝试一个机会,那么就一定要努力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三,获取用户的成本。前些年,企业要在互联网上招徕一个客户,可能只需支付几角钱或几元钱的成本,但如今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想在互联网上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就需要思考用户的价值回报,也就是用户的价值贡献。与传统工商时代相比,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无限扩张。企业既可以在品类上进行横向扩张,也可以针对单一客户进行纵向扩张。因此,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扩张,提升客户价值贡献,从而降低获取成本。
2016年七八月,我应邀前往大明厨具考察,这是我们的一家学员企业,总部位于西安市,工厂在秦岭山区。他们的核心业务是生产不锈钢厨房设备。他们刚刚接到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设新基地的员工食堂的设备订单。
华为的采购人员在网络上搜索商用烤炉产品,看到了大明商用厨具的推广信息。想不到的是,华为与大明厨具接触过程中,不仅采购了他们的商用烤炉,还采购了厨房全套不锈钢设备和烟机设备,甚至还有大明厨具不生产的桌子。大明厨具花了不到6元钱的成本,获取了一张近600万元的大订单。
现在,我们明白了企业采取进攻策略,会支付三大成本,那么,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进攻呢?
进攻的三大战术。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旦确定要发起进攻,就要布阵,这是用兵的常识。而如何巧妙布阵,则在于将帅的巧妙谋划。企业决策层,在决定向某个市场或产品发起进攻之前,就应该熟悉互联网时代常用的进攻战术。
第一种,多模式战术。有一家来自浙江义乌的学员企业,主营箱包业务。起初,他们是做定制业务的,后来也想到要向互联网转型。于是,他们专门组建了一个网销团队,在网上零售箱包。我走访后,告诉他们老板这样干不行。我给出的建议是,组建两个团队。一个团队专门负责网上零售,销售自有品牌箱包;另一个团队仍然做定制业务,还要适当巩固定制业务。而且,第二个团队需要兼顾国内市场和国际业务。如此操作,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了1倍,划算吗?大家再回头想一想,进攻的三大成本的第一项是什么?时间成本。它的意思是,时不待我,机不可失。在进行开拓业务时,对收入的考量始终是应该先于成本的。那家箱包企业后来同时操作零售、批发和定制业务,真正实现了多模式组合战斗。
第二种,多应用战术。多应用战术是指围绕核心产品,开发更多的应用市场。2015年,青岛一家叫乐好英超的企业入选全国十大牛商。乐好英超创立于1956年,之前主营服装零售和定制两种业务,这两种业务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如果我们想要攻占一个市场,那么,可以同时组建三个团队,使用两种模式进攻吗?除此之外,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把一种模式做得更加深入一些呢?就像乐好英超一样,他们在定制业务方面,专业组建了主攻高端定制的两个团队。一个团队专门针对政府部门,承接政府单位的定制业务。对于一家成立60多年的企业而言,早就积累起了与各级政府的各类资源,同时,企业内部也积累了从法律到招投标的各类专业人员。不同的是,过去,他们这个团队只针对青岛以及山东境内的政府机构延揽业务。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借助互联网,针对全国各级政府机构开发定制业务,市场机会扩大了许多倍。另外一个团队主攻企业定制业务,并且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全国范围。2014年,这三个团队大概有16个人,却做了8 000万元的业务。他们的进攻目的变得十分明确,进攻路线也十分清晰,并组建有针对性的团队。乐好英超始终围绕服装这一块业务,尤其是高端定制市场,进一步细分为企业定制和政府定制,把这块业务做熟、做透。
第三种,解决方案战术。在这种战术体系中,企业围绕客户的某项需求,向周边需求延伸,最终针对某个独立单元或应用,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再回到大明厨具的案例。起初,华为只是向他们采购不锈钢烤炉,到最后,他们为华为的新基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厨房设备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实现成套产品的销售,甚至售后维护和保养服务。
在今天看来,尤其是很多企业希望借助互联网实现二次腾飞或弯道超车。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决策者最难的就是突破自身的资源限制。就像大明厨具一样,他们的核心业务是做不锈钢产品,但是通过解决方案,把其他公司的木桌子销售给了华为。他们老板对我说:“我们与华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端后,他们就不断地向我们提出各种需求,问我们这能不能做,那能不能做。我们的业务人员汇报到总部,我们商量后,答复华为,可以。”通过华为的案例,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战术。在他们的销售武器库里,这可是一件具备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
细思一下,到底是大明成就了华为,还是华为成就了大明?答案难分伯仲。企业与市场本就应该是一种鱼水共生的关系。
那么,这三种战术是怎样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去进攻呢?我们发现,这三种战术可以组合使用。我们在策略班的课堂上,讲述了企业决策者如何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具备的能力、资源、潜在的市场机会。我们也讲到了如何进行战术组合,进行系统防御。我们认为,营销一定要与市场结合起来,销售做加法,市场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