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中对以人为本理论的应用

王兆学

【摘要】在教育界,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已成为一种共识,是班主任管理发展的突破口,中学的班主任管理更是如此。在中学阶段实现基于以人为本理论的班主任管理有利于老师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只要能把人为本落实到实处,那么将能有效地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实现班主任管理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把学生放在班级管理主体的地位上;实现管理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多肯定学生的进步,改变传统的“苦学”思想;建立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这四点也是本论述的切入点。

班主任管理中对以人为本理论的应用:

一、把学生放在班级管理主体的地位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要形成的年龄段,对外界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具有较强主观能动性,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的日常事务中。老师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一定要明白学生不单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参与者,是管理的主体,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此时的学生最为敏感,容易受单一思想的影响而走向偏激。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发展他们,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帮助他们多接触同学,避免形成桀骜不驯的性格。此外,老师应加强以人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学习新的班级管理办法,完善自己的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比如,实现透明的班长和课代表选拔制度,老师不再直接任命,不再唯成绩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还能让那些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学生得到施展的表现,同时也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无论对于这个国还是这个家都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意义[1]。此外,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班委和课代表,使尽可能多的班级活动置于班委的管理之下,老师既要做到及时指导班委的工作,也要避免过多地干涉。比如,组织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筹集班费、统计班费各项支出、制订值日表等都应由班委领导和组织,老师多参与少指导,多商量少建议。

二、实现管理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出发点,我们不仅在教室里教书育人,也要在生活中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政府执政理念开始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我们班级管理理念也应如此,这也契合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我们的管理要更多地放在服务上,把服务作为我们班级管理的重心。老师要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多和学生、家长沟通,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就目前来说,班主任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后,还应及时评估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有显著提升的要公开提出表扬,学生成绩有下滑趋势的要私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耐心听学生的讲述,以平等的身份共同面对问题,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关于学习外事情的提问,班主任也要认真回答,耐心引导,避免说教[2]。每天督促学生不要迟到、不能早退、按时回家,并且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开导并进行心理干预造,减轻学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压力。教师的服务精神贵在“甘为人梯”,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来引导学生少走冤枉路,身心健康地成长。同时,班主任要给自己提出严要求高标准,除了作人民满意的教师外,也要做学生的良朋益友,要爱岗敬业,崇尚科学,关爱学生,遵纪守法,不断锤炼以人为本,具有服务精神的高尚师德;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要把管理活动的重心放在课堂上,放在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服务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学生安心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三、多肯定学生的进步,改变传统的“苦学”思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教育理念发展至今,学习快乐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教育从业者所接受,但对于部分老师而言,“苦学”思想依旧严重,向学生灌输一些“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思想,久而久之使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扼杀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在痛苦、焦虑、紧张、亚健康的状态下学习,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动力也是一次致命性的摧残。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学生发现自我、探索外界、形成自己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一些问题,也会在某段时间苦思冥想,但问题的最终解决会使得学生喜欢上这种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促使人体分析一种能引起兴奋、愉悦的激素。所以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充分引发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的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四、建立人性化的评价体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扭曲作用几近相当,一方面是学生应试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个别学生思想有些偏激。过度地追求分数,过度地以分数论成败,把学生本来多面的发展途径变成一条狭窄的独木桥,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模一样,既无创新力又无独立精神,对此,班主任应建立人性化的评价体系,鼓励进步,不唯名次是从,避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过度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小小年纪就学会等级森严的腐朽思想。要用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来调节班级上的这种观点,多关注学生的进步以及可能的进步空间。在评价的过程中,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和科学性,鼓励学生阶段性的进步,使评价成为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