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14):社会政策再出发
- 关信平 吴瑞君主编 黄晨熹 薛琪薪副主编
- 12字
- 2025-04-05 07:17:18
第一编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社会风险变迁背景下中国社会政策的调整:价值、内容与工具[1]
颜学勇 周美多[2]
摘要 在我国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逐步转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社会风险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的社会环境、社会需求以及社会风险挑战了传统社会政策保障人们福利的能力。而在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政策路径依赖下,这些新的风险及其福利诉求并没有得到有效回应。本文回溯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政策环境、风险结构与社会政策变迁过程,指出在后工业社会趋势下,我国社会政策应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其价值取向、拓展政策干预范畴并创新社会政策工具。
关键词 新社会风险;政策工具;价值取向;社会政策
研究社会政策的变迁与调整无法独立于其所根植的社会环境。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肇始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逐步扩展到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研究者到媒体都偏爱用“社会转型”[3]来概括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的转变。而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种系统的转型正朝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如果仅用“社会转型”来概括这么长时间内的社会整体性变迁,显然会使我们忽略掉许多社会变迁的细节:一方面,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并抓住转型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政策调整以应对;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也有不同的面向,从不同视角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入讨论能为洞察转型的逻辑与方向提供更具政策意涵和实践意义的指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和层面进行更具体的讨论。
社会风险是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的重要维度。在我国社会转型的不同阶段,社会风险结构会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决策者对社会风险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进而推动我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本文将主要从社会风险变迁的角度来追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一些新的社会风险,探讨新社会风险对我国社会政策的内容范畴、价值取向以及政策工具带来的冲击。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什么阶段;第二,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风险如何变迁;第三,我国社会政策如何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社会风险;第四,在新社会风险的冲击下,我国社会政策从基本的价值层面到外延的政策工具应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