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代前言)

作为针灸医学的一个分支,穴位埋线疗法的出现既是针灸治疗模式的创新,也是针灸治疗工具的创新。自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埋线疗法以来,埋线疗法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这与埋线疗法的有效性以及广大埋线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及时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经验,厘清发展的源流和流派,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埋线针法、手法和学术思想,认真领会埋线疗法在当代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对掌握应用埋线疗法以及规划未来埋线疗法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埋线疗法在有效性的基础上存在与发展

在医学领域中,任何一种治疗手段的存续都离不开临床有效性,埋线疗法也不例外,这是以临床为基础的实践医学的共同特征。埋线疗法滥觞于《黄帝内经》的“留针”,在近代与埋针法、组织疗法、埋藏法的融合后逐渐有了雏形,埋线疗法经历了萌芽期、兴盛期、衰落期和复兴期等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创新的新时期。

微创埋线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特别是在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顽固性失眠、癫顖、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科疾病,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埋线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普及很快,根据文献检索资料,每年都有大量的埋线疗法文献发表,2015年埋线治疗文献发表数量近300篇。这些文献大多为疗效观察,临床疾病涉及面广,充分体现了埋线疗法的有效性。

《临床实用微创埋线技术》一书曾经根据文献和临床体会列出了埋线疗法治疗的特效病症、有效病症和值得探索的病症。临床特效病症,即可以单独用微创埋线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和便秘腹泻等疾病,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临床有效病症,即有明显疗效,但需要配合药物、推拿或其他疗法治疗的病症,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咽炎、脑卒中(中风)、痤疮、湿疹以及肿瘤放化疗后的消化道症状等。这种简约的区分,为临床有效埋线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开展方式。

二、埋线疗法发展的多元化特征

针灸医学本身的发展具有多元化流派特征,也就是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具有统一性和规范化的标准。现代医学具有规范一元化特征。在当代的医学环境中,埋线疗法作为针灸与现代医学融合的产物,必然也是多种理论、多种针法和多种手段共存的。本书全面系统地再现了这一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特征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埋线理论上的多样性

埋线疗法源于针灸疗法,传统针灸医学理论是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石。由于针灸医学的治疗特点,涉及辩证、取穴、针法和穴法等诸多不同,即便是在经典的针灸理论指导下,也有诸多的治疗方式差异,导致埋线疗法也必然有相应的治疗方式倾向烙印。例如,有人根据经络辨证取穴,有人根据脏腑辨证取穴,有人善用特定穴。多年以来,针灸医学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体针疗法发展到多种理论针法,包括全息针法、腹针疗法、头针疗法、平衡针法、八卦针法、董氏奇穴等。不可避免的,埋线疗法将和这些新型针灸疗法相融合,不再是简单的体穴埋线,而是形成了新的埋线疗法。这种融合在本书诸多医师的治疗思路中有鲜明的体现。

如果说埋线疗法和各种针灸疗法的结合不过是一种针灸针向埋线的简单刺激工具转换,那么埋线疗法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结合则完全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例如:以陆健、董立君倡导病根穴埋线完全以神经解剖学为依据,发展出了病根穴埋线法和埋线针疗学。孙庆银倡导的神经丛、神经根和神经干埋线,杨才德、樊建林等倡导的星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埋线,都是与现代生理、解剖学结合的范例。

除了共知的各类奇穴外,在选择埋线穴位方面,许多医师都提出了与传统不同的一些取穴方式。例如,路玫的病理反应点埋线、张新艺的有效点埋线、孙忠强的风市五针、麦碧音的督七针。这些埋线方式大大丰富了传统穴位埋线的内容。

2.埋线工具上的多样性

与针灸针相比较,由于埋线疗法涉及针具和材料,埋线有更多的治疗工具可供选择。在埋线疗法中,既可以应用原始的缝合针、手术刀片、血管钳,也可以使用腰穿针、注射针头和磨平的针灸针,自制的各种埋线针具。材料方面可以选择羊肠线、蛋白线等。不可否认,这些针具和材料在埋线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穴位埋线发展的基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要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手段由于痛苦较大、反应强烈和容易感染等原因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近年来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新型针具如一次性弹簧埋线针和高分子埋线材料,例如,PGLA、PPDO线体,这些针具痛苦很小,而且线体安全不易产生各类不良反应。在本书收录的医师中,约有2/3的医师已经开始应用新材料和一次性埋线针具,这表明埋线疗法在材料应用方面已经有了重大创新,也为今后埋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埋线手法上的多样性

埋线疗法已经不是简单地将线体植入穴位。许多医师发现埋线手法包括刺法和植线法与疾病的治疗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卢文的透穴埋线、一穴多线、爪形、扇形、十字形埋线,赵喜新的分层埋线,麦碧樱的浅筋膜埋线,以及温木生“∑”形穿线、并列式、交叉式和透穴波浪式埋线。在刺法方面,张新艺的对折埋线、杨才德的对折旋转埋线、李璟的近骨刺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埋线手法的不同形成的刺激量、刺激范围和刺激时间均有不同,同时也会形成不同的治疗效应,这些方式在疼痛治疗、疑难病治疗以及美容减肥方面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4.治疗手段上的多样性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许多疾病需要用埋线疗法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从而形成综合的治疗方式。例如,张海军在治疗皮肤病时多配合药物内服,结合埋线和外治法,封燕婷和宋晓霞在埋线中配合心理疗法和情志疗法,马立昌采用正脊后埋线,陈明涛将针刀和埋线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熊健采用“三通四联”配合埋线治疗各种痛症,唐治安则将九针治疗和埋线进行了有机结合,这些治疗方式的结合不仅起到了加强疗效的作用,也可能通过互补的方式发挥治疗作用,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三、埋线疗法从基层实践向医院学术领域的转变

在我国广大的基层和农村,由于缺乏医疗资源,所以像中医针灸一类的简便价廉的项目很方便开展。埋线疗法由于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设备与条件,所以非常适合农村和基层开展,多用于疼痛类疾病和各种内科疾病,例如,慢性胃病、哮喘等,在本书收录的各家经验中,仍然能够看到基层特点的影子。在参加本书编写的埋线医师中,活跃在基层的医师仍然占大多数,在缺医少药的基层,这些医师多年来应用埋线疗法护佑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同时也正是因为医疗资源的有限,使得埋线疗法得以在基层保留和广泛应用。在多年来的实践中,这些医师无法依赖各种先进的仪器检查、甚至无法依赖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只能凭借朴素的传统医学理论,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了各种埋线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些未受现代医学思维影响的治疗特征,保存了传统治疗方式的整体性、便利性和朴素性特征,在基层和农村的广大人群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临床经验和思想全部来自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农村和基层不同,在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发达、医疗资源充足,特别是几十年来现代医学的普及和推广,埋线疗法因操作简陋、感染、过敏问题等原因逐渐被现代治疗方式所取代。自2000年以后,埋线减肥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埋线疗法的发展与传播,作为一种方便、绿色、有效的减肥治疗方式,与庞大的减肥市场相结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2006年新型针具和材料出现之后,埋线减肥在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发展,直到目前仍然方兴未艾。本书介绍了多位医师的减肥和美容相关的经验和治疗特色,例如,卢文的面部美容和减肥经验,陆瑾在减肥中的埋线经验,赵喜新透穴埋线减肥塑形的临床经验,熊健埋线针刀减肥经验等,代表了埋线疗法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概貌。

基层的穴位埋线临床医疗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信息的缺乏、研究条件的简陋、知识结构的不足很难在埋线领域产生新的突破,而局限于埋线减肥也限制了穴位埋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借助于现代埋线针具和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以及临床患者治疗方便的需要,在发达地区和城市,随着埋线疗法的大力推广,埋线疗法逐渐从减肥领域再次回归到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埋线疗法重新引起针灸医务人员的重视,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以及大型医院的参与,使埋线疗法得以通过临床研究进行验证,埋线材料得以进一步发展,埋线治疗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例如,崔瑾提出的简易埋线疗法与规范,温木生对埋线机制、方式和影响因素的总结,孙文善提出的三位层次配穴和采用B超技术进行埋线的研究与实践,赵喜新根据经穴实质和组织学研究采用的分层埋线方式,孔立红对新型材料的研究等都标志着埋线疗法从基层实践向学术层面的发展与提升。

四、探索埋线疗法的未来发展之路

埋线疗法是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医学、现代生物医学材料相结合的产物,将来必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埋线疗法在理论完善、临床应用、材料研究、针具研究、机理研究、人才培养、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等多个方面都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在总结前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对传统的突破,以及在现代医学林林总总的治疗方式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值得我们每个从事埋线的医务人员认真思考的。

1.处理好多元化发展与规范化的关系

既要保持埋线疗法的多元性,也要促进埋线疗法的规范化。埋线疗法由于可以融合多种多样的针灸疗法以及现代医学内容,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理论和实践特征。在这些治疗理论中,每一个理论都具有独特的治疗方式和效果,每位埋线医务人员也会由于基础的差别,个人的偏好,自己的治疗特色而形成多样性的埋线治疗方式。

我们提倡埋线的多元化共存,但是因为个人经验的成分居多,多元化往往带来学习和掌握的困难,所以临床治疗效果的再现性也将大大降低。对于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疗效的埋线理论和治疗方式,尽可能在疗效的基础上,从操作技术、治疗方案等方面规范相应的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方案疗效的可重复性,必将有助于埋线技术的传承与传播,也必将有助于埋线疗法的研究与发展。

2.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仍然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埋线疗法自诞生以来就与现代医学密切相关。除了采用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外,许多埋线疗法的基础即是现代医学,例如前述的病根穴埋线,神经根、神经丛埋线和星状神经节埋线等。目前仍然有多种针灸治疗理论与现代医学有关,如基于解剖的各种针刀、刃针、浮针、松筋针、肌筋膜触发点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有望在将来与埋线疗法进行融合。另外,通过应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埋线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当经络或穴位研究应用现代医学的方式有所突破时,埋线疗法也必将受益。

3.材料的创新仍然是重中之重

生物医学材料已经成为当今材料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已能合成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软、硬材料及药物控释材料并已应用到各个医学领域。例如,应用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作为药物控释体系的载体材料和体内短期植入物,其特点是所用高分子材料都是天然材料,而且可以在体内降解,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共聚物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等。现代高分子材料技术可在分子水平对高分子材料的组成、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有目的地合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与活性组织及细胞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发挥治疗作用。

在埋线疗法中,埋线材料的研究是核心要素。埋线发挥作用有赖于材料对穴位的刺激,然而刺激强度、刺激方式、刺激时间尚待进一步研究。本书中已经有多位医师对材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疾病应该有不同的刺激量。进一步,孔立红已经开始研究了可转型材料、药物材料在埋线疗法中的应用,孙文善在2006年提出应用生物高分子材料代替羊肠线之后,开发了PGLA、PPDO等材料在埋线中的应用。此外,孙文善还研制了可膨胀材料等功能性材料,并且已经获得了发明专利。微创埋线技术与现代生物材料技术融合,是传统针灸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作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材料研究具有紧迫性,国际专利的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做好继承工作,促进埋线创新

继承工作是发展埋线医学的重要一环。各位埋线专家医师多年的埋线临床实践已经为我们学习和发展埋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看到,许多的埋线经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收录到本书中,还有大量的埋线理论、埋线技法散落在民间。本书收录的专家来自于大学、医院、基层卫生诊所和门诊等单位,年龄跨度非常大,基本代表了现当代埋线医师们的临床经验和特色。我们通过本书对埋线疗法进行了一次挖掘和整理,从广义上讲可以了解穴位埋线疗法的大致发展现状和轮廓,从狭义上讲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临床埋线治疗技法,并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这也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对于有志于发展埋线疗法的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通过学习本书中各位医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特色,可以丰富研究思路,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为埋线疗法的创新做好准备。

埋线医学既是临床实践医学,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医学。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能够通过本书认识埋线疗法,学习埋线疗法和应用埋线疗法,让传统的针灸医学能够通过埋线疗法再现辉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孙文善

2016年6月于上海

Email:swensun@126.com

微信:sunwenshan2592

扫一扫,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