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妥协!

文武百官都在这里请缨,唐太宗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呢?!

虽然他是治理这个国家最大的皇帝,只是在很多事情上也只能选择听之任之。

就譬如说,现在文武百官都一方面的倒向了太后武则天,依着这样的趋势来威逼自己。

不,准确的来说已经不算是威逼了,而是请命,请命更加让人无法拒绝。

这些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后代而争取着,唐太宗李世民表示理解甚至支持着大家这样的作为,并且,包括他也是这样的所有人都清楚。

太子李治上位固然会是一个好皇帝,但不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皇帝,所以在面对的这样的皇帝之下,谁又不会为了自己的后代而操心。

只是,让唐太宗李世民稳愤的是,这群大臣竟然当着太后武则天的面来谴责他!?

甚至是让他直接罢黜对太后武则天的监控,要知道,刚开始说要监控住太后武则天的人,并不是他而是这群文武百官,可是现在光速变脸,竟然说什么,要自己去承认什么的话。

太后武则天所想要做到的无非关乎这两个点,第一个是成功的继位太皇太后,如此一来碍于身份必然也是一张免死金牌今后无论发生什么,太后武则天会被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第二个便是解除自己的囚禁,很明显,太后武则天并没有想要当做奴隶的意思,甚至已经做过一次皇帝的她,必然可以感受到这股权力的魅力。

所以太后武则天无论如何是必然不会去选择被人囚禁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被杀掉。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笃定的说,太后武则天一定有必死之心,甚至对方如若真的被自己圈禁下来,还会对自己造成谋反之意。

毕竟这是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皇帝,准确的来说是一个和自己拥有差不多思想的女帝王。

然而就在所有大臣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沉默的时刻,这个时候没想到太子从中走了出来,他开口便是要为了太后,武则天去辩驳什么。

没错,固然太后武则天最后辜负了她,但是太子李治还是有着心中无法缅怀的心绪,去祭奠着这位太后武则天,“父皇。”

当太子李治叫到这个时候,已经朝着唐太宗李世民的方向单膝,跪了下去,并且露出坚毅的神色,仿佛唐太宗李世民不答应他便不会起来了,“父皇,他要武则天固然是有些不周全的地方,不过最不知的死,囚禁于批阅奏折的琼楼之中过于苛刻,为了大唐的未来,还请解除这些圈禁……”

太子李治的言语非常明了,一个要点,让太后武则天活下去,并且好好的活下去。

“为什么?!太子,你告诉朕,为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因为太后武则天而向自己请命,而且还是在看过盘点传位失败中。

皇帝聊天空间内所有的一切之后还依旧为着太后,武则天求命,这让他横尸不解,甚至是想破脑子都没有想出来的结果,“太子,须知这太后武则天不知辜负你,还侮辱我唐朝规则,身为女子祸乱后宫饲养男宠。

甚至还让手下的人成为或者各大朝臣的梦魇,这样的人留着做什么,既然他太后武则天已经不想活了,那么朕便送他下去。

我大唐虽不说人才济济,不过也不差一个太后武则天,我就不相信没有太后武则天,我这大唐盛世还不会存在了……”

所有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话已经是气话了,毕竟如果没有太后武则天的话,或许大唐的盛世是真的不会降临的,更何况哪怕太子李治会因循守旧的朝着唐太宗李世民所留下来的规则,继续的改善着这个大唐……

只是他的下一代呢,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一个柔弱君王,谁又不会保证不会出现一个懦弱的皇帝。

这样一来变数就很大了,百姓们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有的是十几年,更有的是几十年。

长久以往的等待下去为的是什么,只是一个归根结底的大唐盛世,能让所有人笑颜如初的盛世,可以让天下松一口气的,大唐盛世所有人都在期望着。

“父皇,儿臣一个人的痛苦,放到天下来承担这份痛苦,便不再是痛苦,和天下的痛苦比起来而成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身为皇家,不就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付出吗,须知,多少百姓等待着这样的一个时刻,多少年过去,连年征战就连武将们都已经疲倦了。

所以无论太后武则天今后是否会背叛唐朝,无关乎唐王朝盛世即可……”

太子李治很有觉悟的说道,并且双拳紧攥,猛的抬起头来,凝视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睛。

他很少会对自己的父皇露出这样的神情,这样坚定的神情,在父皇面前他总是赢弱的,也总是露出柔弱的性格,他的帝王手段很少很少,甚至如果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扶持的话,他认为自己都未必可以延续到现在这样的势力。

只是和天下百姓们所期待的时代相比起来,他认为他应该这样,他应该这么去做。

“所以,儿臣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天下百姓,亦或者是为了唐王朝的盛世归来,于公于私父皇都不应该将太后武则天囚禁在批阅奏折的琼楼之上。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给太后武则天一个痛快,所以请父王三思。”

太子李治完全豁出去了,要么放了太后武则天,要么直接处死太后武则天,就看唐太宗李世民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份的分量。

甚至太子李志拿着唐王朝的未来压在了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这让这件事情无形之中加重了重量。

以至于压得唐太宗李世民都显现没有喘过气来,面对着自己儿子所言所语,他竟然神色有些恍惚,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

看来太子理智心怀着天下百姓,而并非只是拘泥于一方,很好,这很好,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他欣慰的事情。

要知道为了治理这天下,他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只是一直没有成效罢了,而自己的太子李治确实让自己看到了,这一份曙光一样的未来,既然如此的话……

那杀掉太后武则天她岂不是成了大唐之中的贼子!?

唐太宗李世民委实是有些不敢去想象,今后他如果杀掉了太后武则天会遭受到多少人的诟病。

最起码现在看来不会少只会越来越多,既然这样,他便也没有坚持的道理,所以就只能按照在盘点传位失败节目之中所说的那样,让太后武则天掌权。

但相应的也要给予太后武则天一定的监督,不然他真的不放心把太后武则天就这么的交代出去。

“既然满朝文武都因为太后武则天求情,那么朕也不是这么迂腐的人如此一来的话,解除圈禁是可以的,只是监督却不可以解除。

传令朕的旨意,让媚娘担任首府,执掌天下兵权,诸位,朕的旨意可还好?!”

唐太宗李世民的话犹如平地惊雷一般,在蒙古百官之中亲然炸开了。

要知道首辅可不是没有人啊,现在竟然直接让太后武则天去继承位置,唐太宗李世民的言下之意是什么意思?

这让大家完全看不懂了呀,更何况直接把兵权交出去,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是真的大,竟然就这么赤裸裸地全盘托出了?

监督归监督!身为内阁首辅想要做什么事情是很简单的吧,又或者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当看到了和自己有着同等境界的皇帝。

一时间内心之中有了些付费,为的是要让太后武则天施展他精妙的军事才能。

也就是说,顺从着这一个方向来推理下去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很有可能是要打仗啊!?

想到这里,文武百官们也是突然倒抽了一口凉气,唐太宗李世民如此作为的话,必然是为了大战而准备着。

要知道,无论这场仗究竟是打胜了还是打输了他,唐太宗李世民都能撒手人寰,把这个天下直接交给太后武则天就是了,反正有着太后武则天在身后撑腰,哪怕是国破山河的又有何妨。

何况太后武则天是一介女流之辈,想要彻底的掌管兵权,想来是没有可能的,所以只能成为内阁首辅,拥有天下兵权的调遣能力。

但是没有让将士服从自己的命令,要知道打仗的将士,听到将军的命令和听到内阁首辅的命令,将会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也就是说,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意图要横扫着周边吗!?

思绪到达了这里,大家便没有理由不再相信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这样的想法了。

毕竟,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敢想敢干的人。

对方的思想本来就很危险,现在变得更加危险了起来。

只是去征掠其他国家这样也很好,可以拓展原本大汉的版图,不过唐太宗李世民还有这样的精力吗?

他如此的孤注一掷,如此的消耗名利,那么大唐未来又是否还可以存在?!

要知道大唐,可是休战之后才迎来的大唐,盛世还没有听过哪个朝代可以靠着打仗就成为盛世的。

这根本就不可能,除非是敌军投降敌国也归属自己的国家,如此一来的话,那么肯定是没有消耗的。

并且可以增长国民的国力,但如果说靠着打仗可以增强什么国力,又或者可以为国家带来什么资源。

抱歉,这一群大臣们不是没有听过,但能实现的又有几个人,最起码他们目前看不到有这样机会的人。

“陛下所作所为,可是要为未来的征战所做准备须知,这大唐国民国力都还没有恢复过来经过前几次的交战,大唐已经有些匮乏了。

这个时候再开战只怕是会有很大的弊端呀!陛下,臣等还请你三思,谁知我大唐实在是经不起过多的消耗……”

臣子们在这里好言相劝着唐太宗,李世民为的是让大唐稍微休息一下,要打也要等到今后打,更何况大唐盛世不要了吗?

居然拿着这样的国民国力来拼其他国家,唐太宗李世民的脑子是不是抽了?!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对着满朝文武皱得着眉头,用着奇怪的表情看着他们,貌似还有较好笑,“谁告诉你们,朕今后要打仗的?!”

唐太宗李世民说到这里,不仅是让所有人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刚刚提在喉咙咽上的心,突然也是慢慢的落了下。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却是有些恶趣味的,对着大家又调侃了起来:“谁说朕要今后打仗的,朕现在已经迈入了半百,所以,朕意图明天就出征,为这大汉打下一个太平江山,把周围的列国尤其是先生所说的北欧全部给灭了……”

咔嚓。

唐太宗李世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原本就放下心的诸位臣子们,突然又是把一颗心脏提起了嗓子眼。

什么?!唐太宗李世民竟然要去打别的国家,还是把别的周边国家全给打掉,要知道太后武则天。

纵然是可以让大唐盛世复苏,可也不至于直接能支持着唐太宗李世民连续灭掉数个国家吧,这实在是太鬼扯了。

古之古代帝王也不缺乏有贤明的,他们难道没有吞服天下的意志吗?

身为皇帝不可能没有野心,所以,他们这些皇帝并非是不想要去吞食掉天下,而是没有能力。

并不是说他们的才干无法达到灭掉周边国家,而是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国力,甚至可以说打掉一个国家的国力,不亚于自己国家在烧钱烧经济甚至还是烧人民。

一个国家又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将士能足够一个皇帝来无休止的战斗呢?!

须知,纵使有再多的才干,也绝对不可能瞬间的将所有国家都打掉,弱的不去说,完全碾压的也不去说。

但是同阶级的国家不可能就没有,所以,对此,文武百官们是非常抵触的,最起码他们一定会拦截唐太宗李世民不让他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