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剑指夷陵

  • 诛清
  • 一袖乾坤
  • 2066字
  • 2025-05-17 14:12:00

当文安之听到吴三桂这三个字的时候,面颊明显不经意的抽搐了一瞬。

吴三桂这厮原本是辽东大将,怎奈关键时刻叛变投敌,竟是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倘若吴三桂没有变节,神州华夏也不至于是当下的境地。

“吴三桂一直屯兵汉中,对四川虎视眈眈。眼下我大明虽然控制了成都、重庆、夔州、嘉定四府之地,但北面的保宁、龙安等府尚且在鞑子手中。故而一旦吴三桂率部南下,确实是危机重重。”

文安之单手负于身后走到舆图前仔细端详。

作为一名文官,要做的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恰恰也是文安之的优势所在。

“其实吴三桂这个人还是很精明的。别看他现在是替鞑子在卖命,但是如果虏首不能够对其许以重诺的话,他也是不会轻易动手的。”

李来亨的这个判断其实还是相当的精准的。

历史上的吴三桂一开始屯兵汉中只是采取了观望的方式,并没有立即南下攻打四川、重庆的意思。

也是在清廷允诺他拿下四川、云南、贵州后便予他封地称王且世袭之后,吴三桂才使出全力。

可以说吴三桂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

他能够真切的做到不见兔子不撒鹰。

吴三桂的实力相当强大,他的主要依仗便是跟随他多年的关宁军旧部。

距离甲申国变仅仅十年,关宁军尚且很能打,而吴三桂本人也正是四十余岁的壮年。

这是一个武夫最黄金的年龄,所以这个时期的吴三桂确实对于南明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如果说洪承畴现在控制的湖广是千疮百孔的话,那么吴三桂控制的汉中,李国英控制的保宁则是兵精粮足。

他们的存在如同芒刺在背,让明军非常痛苦,进退两难。

李来亨刚刚提醒文安之也是希望文安之在全面部署战局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到吴三桂这个变数。

何况因为李来亨的穿越,已经形成了不可预见的蝴蝶效应。

如此一来,即便是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奇怪了。

“老夫心意已决,不论如何,我们都得出兵攻打夷陵。这个时间点上如果我们不做什么的话,真的对不起西宁王和张本兵的付出。”

文安之这个时候毅然的攥紧了拳头,展现出了一种决绝的态度。

李来亨心中登时波涛汹涌。

照理说,他是一个穿越者,应该不至于这么快的就跟文安之共情。

但他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南明的这段悲壮的历史他可谓十分的有感触。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如果南明各方面的派系势力能够少一些勾心斗角的话,那么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眼下,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李来亨当然要紧紧的抓住,这样才能够做到问心无悔。

“既如此,末将愿任凭督师差遣。”

李来亨当先抱拳请命道。

既然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那么李来亨就一定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想攻打夷陵自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够做的事情。

从明军控制的夔州府出发,一路顺江而下,到清军占领的夷陵足足有五百里。

何况路上可能会遭遇种种变故,还是应该提前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到的为好。

文安之最是擅长后勤补给之事,兵马粮草在他的准备下显得是井井有条。

而李来亨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那就是他的先知先觉和上帝视角。

作为一名穿越者,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李来亨很清楚,眼下的湖广清军大部分都集中在长沙府、武昌府,剩下的分驻在襄阳和夷陵。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永历八年的时候爱新觉罗·屯齐部清军北撤,陈泰部清军尚未南下。当下清军在夷陵的驻军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三千人。

这还是算上了临时招募的乡勇团练。

如果只算战兵的话,应该不足两千。

当然,洪承畴完全可以临时的从襄阳乃至武昌、长沙调兵。

但是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战机的问题了。

兵贵神速,如果明军采取的是闪击战的话,洪承畴是完全反应不过来的。

李来亨甚至想出了让郝摇旗部去牵制襄阳清军的计划。

毕竟郝摇旗的大本营在郧阳府房县一带,距离襄阳很近。

李来亨并不是让郝摇旗真的攻打襄阳,只是佯攻。只要他起到了牵制的作用,那么正面战场上文安之所率领的忠贞营主力就会有更大的机会。

相较于襄阳的绿营军,武昌、长沙的清军显然距离更远,可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明军的全力围攻之下,夷陵的清军应该守不住多久。

等到洪承畴老贼反应过来想要派兵前来增援的时候可以说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李来亨的初步计划。

具体还要看文安之的意思。

毕竟文安之是督师,总的战略方案还是得他来制定的。

如果没有得到文安之的首肯,李来亨就贸然行事,很可能导致明军内部产生分歧。

李来亨可不希望忠贞营和嫡系明军好不容易形成的凝聚力瞬间土崩瓦解。

至于其他穿越者那种动辄制造列装燧发枪排队枪毙碾压式的胜利方式,李来亨认为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真的实现这一点的难度,便是有这个技术,要实现燧发枪的全部列装也得要数年时间。

何况,眼下的大明有这么多的钢铁储备和锻造技术吗?

云贵川三地能够养的起十几万的大军已经是殊为不易了,要想一波爆兵灭掉对手是不现实的。

李来亨知道要想战胜清军,光复神州,得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

这种平推碾压式的胜利应该只存在于穿越爽文之中。固然很爽,但是太不现实了。

眼下的南明虽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形势也并不乐观,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把劣势搬回来才行。

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口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来亨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夷陵之战,李来亨已经准备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