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兵临城下

  • 诛清
  • 一袖乾坤
  • 2136字
  • 2025-05-14 08:00:22

李来亨稍稍定了定神,随后气定神闲的说道:“启禀督师,末将已经提前命人赶制了投石机。如今我军赶制的投石机数量虽然无法覆盖全部城门,却可以同时对两处城门展开猛攻。”

文安之微微颔首道:“原来如此,三原侯真是辛苦了。”

文安之为大明操了一辈子的心,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夙夜忧叹。

但是能够为他分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像李来亨这种能够提出一整套的方案的人就更加的少了。

“既然这样的话,这次攻打夷陵的方案就由三原候全权负责好了。”

文安之对李来亨还是相当的信任的。

作为一名督师,一名明廷嫡系文官,能够做到这一步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李来亨也没有想到文安之会答应的如此之干脆。

在他看来,文督师多少也会犹豫一番的吧?

可是文安之却是毫不犹豫的将这次战斗的组织权授予了他,这令李来亨觉得相当的热血沸腾。

“文督师如此信任末将,末将感激涕零,一定会竭力效死为文督师肝脑涂地!”

“哈哈哈,老夫可不希望三原候肝脑涂地,老夫希望的是三原候能够用一场大胜回报老夫的信任。若是三原候真的能够直接将夷陵城拿下,我军接下来不管是向襄阳还是武昌进军,亦或者南下攻打长沙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安之如今是信心满满。

值此时刻,他是充分的信任李来亨的,也准备将统兵权力尽数下放给李来亨。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想要通过此战好好看看李来亨究竟能够发挥出怎样的实力,能够把忠贞营的将士带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

...

获得了文安之的授权许可之后,李来亨当即承担起了全面组织夷陵之战的责任。

作为一名穿越者,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这个时空,总归是要去做点什么才能够不留遗憾的。

如果李来亨什么都不做,任由历史按照它原本的轨迹去发展,那么他岂不是白来了这么一遭?

那样的话,李来亨的内心肯定是会过意不去的。

当下的任务对于李来亨而言其实是相当简单的。

因为这个时候李来亨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只要他可以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就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

这个时间点上,李来亨必须要充分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事,而不要顾忌太多的场外因素。

幸运的是,李来亨能够得到文安之的支持,又有忠贞营的将士们做坚强的后盾,所以根本不需要去顾忌太多的流言蜚语。

他只需要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即可。

“传我命令,将投石车推至大北门、小北门方向!”

由于李来亨提前做了一手准备,所以战术实行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一切皆在李来亨的预计之中,无外乎是用多久拿下夷陵城的问题罢了。

拿下夷陵城不仅仅能够让明军将一盘死棋盘活,对于忠贞营以及一众明军将士的信心提振也是相当明显的。

此刻的明军最缺的就是信心。

投降清军的绿营兵为何会突然之间战斗力飙升?

可不仅仅是因为清廷发军饷发的及时,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跟着八旗军一路南下,蹭局势持续性获取胜利。

胜利的次数多了之后,即便是绿营兵的信心也会急速的累积。

这样一来,绿营军就会越战越勇。

而明军因为接连的失利信心越来越丧失,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这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能够一举引得明军欢欣鼓舞的原因。

因为这样的胜利实在是太少了啊。

所以当李定国斩杀尼堪、孔有德之后才会令明军士气大振。

这个时刻明军仿佛是将长时间的压抑情绪瞬间倾泻。

如果李来亨能够延续李定国之前的胜利模式,那么忠贞营将会接替大西军成为明军新的中流砥柱。

如此一来,不管是对于李来亨个人还是忠贞营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人是不可能不为自己考虑的。

李来亨当然也如是。

他必须要为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兄以及忠贞营的伯父们想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轨迹。

不能够让他们就像是浮萍一样随水而逐。

夷陵城是一个椭圆形状的城池,这和通常意义上的四方城有极大的不同。

所以在用投石机猛攻大北门、小北门的同时忠贞营主力完全可以从东门蚁附攻城。

在李来亨看来,一场战斗并不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要想成功,必须要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清楚。

在这个时刻,李来亨会毫不犹豫的将自身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位,接下来的就看临场发挥了。

李来亨对于兴山县的忠贞营将士是十分信任的。

他们的能力没有任何的问题,只要李来亨能够将他们用在合适的位置,他们就一定可以发挥出惊人的实力,回馈李来亨的信任。

...

...

夷陵城,州衙。

王元甫背负双手在衙门二堂内来回踱步,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明军已经将夷陵城团团围住。相较于前几日,明军的数量明显增长了许多。

王元甫估计明军至少有五六万人。

光是十三家中的任意一家都不可能凑出这么多人。

看来是夔东十三家倾巢而出了!

而能够将夔东十三家全部组织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文安之。

文安之的名望在整个明廷之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夔东十三家的将士们虽说多是大顺军余部,却是十分听文安之的话。

这一次文安之组织大军攻打夷陵,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所以王元甫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目前来看,文安之尚且没有猛攻夷陵的架势,但是这样围而不攻确实也很让人觉得恐惧。

想想看,李定国率领大军围攻新会多年,新会城的粮食都快要耗光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可谓是山穷水尽。

夷陵城的存粮虽说还算充足,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来自于武昌、襄阳、长沙的支援,又能够支撑多久呢?

这个时刻,王元甫必须要做出合理的判断。

如果他的判断出现了失误的话,甚至是没有什么弥补机会的。

明军向来视夷陵城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旦他们有机会能够一举将夷陵拿下,肯定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