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原来是大伯啊

邓氏收拾完了也不走,跟着明雅意她们,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伯母这里不需要你帮忙了,还请回去歇着吧。”明雅意温声道。

“不用,不用,左右我也闲着,帮你们做饭呗。”邓氏不走,这小姑娘穿戴的挺讲究,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儿,吃的也不能差了。

今年是灾年,他家也没啥余粮了,能蹭吃当然要蹭吃了。

明雅意抿唇不语,她不走自己怎么从扶桑地里取粮食,好在马车上还有没吃完的半袋米,一骟挂猪肋排,一把青菜。关红瑜去取了来,邓氏看着,眼睛都直了。

“猪肋排呦,这个用砂锅炖,最香了。我最会做猪排饭了,我来做!”邓氏三十多岁,身强体壮的,自己一人就能吃下一头猪。

“油呢,盐呢?”她笑呵呵的问道:“放点油爆锅,盐吃了人才有力气嘛。”

油是在路上的时候关红瑜用猪脂炼的猪大油,盐则是这一路上他们花了钱买来屯着的,还有一些香料之类的,都被明雅意收在扶桑地里。

“你们都出去。”正在这时杨鸷大步走了过来。

“彘儿你怎么进来了?这男人怎么能下厨房呢,快出去吧。”邓氏有些害怕如今已经长得这么高了的杨鸷。

“我不下厨,就不会长这么大,早就饿死了。”杨鸷冷冷的说道。

邓氏讪讪然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出去,原想着一边做一边偷偷捞出来藏一些,给小儿子回家吃呢。

明雅意看见她出去了,赶紧把盐和油拿出来放在灶台上,又从扶桑地里捡了好几个鸡蛋。

杨鸷在做饭,香气在整个土宅子里飘,在这寒冷而凝固的空气里,炖排骨的香气显得越发的浓郁。

紧接着是焖米饭的香气,原本围着被子的杨大胆在榻上再也坐不住了,麻利下床,趿着拖鞋去把家里那张逢年过节才用的大桌子给摆了出来。

柳陌白笑眯眯的去端菜,习惯性的把整个陶罐锅子给端上了桌,盖子一打开,乳白色的汤还在翻滚,屋子里瞬间凝聚了一层温暖的雾气。

杨大胆乐呵呵的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邓氏也紧随其后,接过勺子,抄底捞肉。

“二牛他们一家呢?怎么不来吃饭?”杨鸷问道。

杨大胆吐出了一根骨头,这久违的肉的滋味,鲜的他差点把舌头给吞下去。

他边啃骨头边说道:“老二一家分出去了,几个月前的事了。”

“分出去了?”杨鸷皱了皱眉头:“你不是说他跌断了腿吗,分出去怎么生活?”

“是咱们这屋子太小了,他们一家子五口子人呢,不分出去,他也没地方安稳的养伤呢。”邓氏有些心虚的说道。

杨鸷一下子站了起来,端起了桌上的锅子,往外走。

“烫!”明雅意和柳陌白同时开口。这是陶罐锅呢!

“哎!彘儿你上哪去,我跟你娘还没吃饱呢。”这边眼看着一大锅肉被他端走了,杨大胆肉疼的很。

在一边轻轻嚼着米饭和青菜的明雅意等人见状,都默默地放下了碗筷。

“把米饭也带上吧。”明雅意轻声道。

“不行!”邓氏想去抢那盆米饭,被柳陌白手疾眼快的笑呵呵端了起来。

“二牛一家现在住在哪里?”杨鸷淡淡的看向他爹。

杨大胆想要骂不孝子,但对上杨鸷那双冷厉的眼睛,以及充满煞气的断眉,缩了缩脖子闭上了嘴。

他往东随手指了指,杨鸷见状眉头皱的更紧。

东边是河,河的对面有间放鸭人住的小草屋,十几年前就有了,现在还能住人?

小时候杨鸷也就跟自己的这个二弟还有些亲情,他回头对跟着出来的明雅意他们道:“你们别跟着了,我去去就回。”

要去那草房,就得趟过这条河,此时的水里飘一层薄薄的冰,河水冷的刺骨。

苗大壮接过柳陌白手上的米饭,毫不犹豫的跟着杨鸷下了河。

明雅意被风一吹,打了个寒战。

原来南边的东西这么冷,又湿又冷的那种冷,关红瑜担忧的看着她。

看着杨鸷的家人和生活,让人不由得想象雅意外祖一家的情形,在这样的村子里生活一辈子,雅意真的受得了能习惯吗?

趟过了河,杨鸷站在了那间看起来比小时候更小的草房子前。

幸亏这南边的风小,稍微大点的风都能给把屋顶给掀翻了。

“二牛,开门。”杨鸷在外面喊。

不一会儿,房门打开,开门的事一个又黑又瘦大眼睛的男孩,呆呆的看着杨鸷。

“叫大伯。”杨鸷伸手揉了揉他的透顶,这娃模样跟他爹二牛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

娃:“大伯”

杨鸷乐了:“你认识我?”

娃摇摇头:“不认识。”

杨鸷叹了口气,这呆样儿也跟他爹一模一样。

杨鸷一脚迈进小草屋,小小的草屋他进来尚得弯着腰,没有多余的一丝落脚处了,苗大壮在外面想挤进来,没成功。

看着突然而来的不速之客,杨奔一家人惊讶的看着他,又见他端着锅放在地上,又把一盆白米饭放在桌上。

三个娃娃口水咽的咕咚作响。

杨鸷看着这一家五口挤在一处,跟抱窝鸡似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来。

“你是……大哥?”杨奔躺在用木板搭建的床上,仔细端详着杨鸷,突然面上露出激动的神色,挣扎着要起来。

“躺那别动,你腿怎么样了?”杨鸷上前把他按住,要看他腿。

“你真是大哥!”杨奔“哇”的一声哭出了声来。

把他娘子吓了一跳,要知道杨奔这个男人,平时稳重沉默寡言,不管日子过得多苦,都没见他掉过眼泪,被他爹赶出来那会儿都一声不吭。

如今却哭的像个委屈孩子似的。

杨鸷被他哭的有些手足无措,这呆子小时候也爱哭,在外面受了欺负,就在他面前哭,然后他再去把欺负他的人给狠狠地揍一顿。

三个孩子看着爹在那哭,都好奇的眨着眼睛。

“好了,别哭了,也不怕被你儿子看笑话。”杨鸷看着前面站着从高到矮整整齐齐的三个小男孩,不由得开口说道。

“大哥,你怎么回来了?你在外面这些年还好吗?你脸上的伤是啥时候伤的?”杨奔抹了把眼泪,絮叨的说道。

这些话,终于像个亲人该说的话,杨鸷没有回答:“先吃饭吧,要凉了,以后再说。”

“嗳!”杨奔招来媳妇:“大哥,这是我娘子,巧娘,她不会说话是个哑巴,但很能干,会养蚕还织的一手好布,那仨是我儿子。”

“快来叫大伯。”杨奔对孩子们说道。

仨孩子,齐齐喊:“大伯。”

原来真是大伯。